文档介绍:第八章
条码的检测
条码检测概述
条码检测则是确保条码符号在整个的供应链中能被正确识读的重要手段。
检测的目标是完成两个重要的任务:
1、使符号制作者能够检测其成果,并且能够应用反馈情况来控制其制作过程。
2、预测符号可能达到的扫描性能。
1. 条码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
最初并没有专门的条码检测设备,条码质量的评定是采用通用设备来完成的。
从70年代中期以后,条码符号质量的评价都是用条码检测的专用仪器——条码检测仪来进行测试。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检测方法
80年代后,从事条码技术和应用行业的专家对各种类型的条码识读系统进行了大量的识读测试,最后制定出了一个评价条码符号综合质量等级的方法——“反射率曲线分析法”,也简称条码综合质量等级法
1. 条码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研究与条码质量相关的其它标准,如条码制版软件技术规范,条码检测仪测试规范,条码识读设备性能测试规范等等。主要的几种条码符号如三九条码,EAN·UCC-128 条码等,在其符号标准中也纷纷采用综合分级检验的质量分析和评价方法。
2. 条码检测的概念
条码检测是一个技术过程,通过该过程,可以确定条码符号是否符合该符号规范。
例如在某一具体的应用中,条码符号的参数应该遵循应用标准的要求。
128码就是一个例子,统一代码委员会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了在其系统中应用该代码,对其代码的格式、长度和数据内容的结构都作了近一步的规定。/EAN-128码的检测,不但要看其是否符合128码的符号规范,而且其长度等参数要符合EAN·UCC的要求。
(1)最低反射率(Rmin)
(2)最高反射率(Rmax)
(3)符号反差(SC)
(4)总阈值(Global Threshold,GT)
(5)空反射率(Rs)
(6)单元(element)
(7)单元边缘(element edge)
(8)边缘判定(edge determination)
(9)边缘反差(EC)
(10)最小边缘反差(ECmin)
(11)调制度(MOD)
(12)单元反射率不均匀性(ERN)
(13)缺陷(defects)
(14)可译码性(decodability)
1、使符号印制者能够对产品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来控制及调整生产过程。
2、预测符号的扫描识读性能。通过条码检测,可以对条码符号标准的程度进行评价。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温度环境:条码标识的检验环境温度为(20±5)℃,
湿度环境:相对湿度为35%~65%,
光源环境:检验台光源应为色温5500~ 6500K的D65标准光源。
在检测时,被检条码符号的状态应尽可能和被检条码符号的扫描识读状态一致,即检测时使被检条码符号处于实物包装的形态。
D式条码检测仪—般可以对实物包装形态的条码符号检测。台式条码检测仪需要配备专用托架才能对实物包装形态的条码符号检测。光笔式条码检测仪对非平面的实物包装条码符号检测比较困难。
商品条码的检验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条码技术在商业领域中广泛应用以来,国际上一直使用通过测量条码的条、空反射率以及PCS值、尺寸误差的传统方法进行检验。
目前都采用综合等级分析法,也就是美标方法。
我国GB/T 18348-2001《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标准也采用了美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