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哲学》
主讲教师: 胡忠仁
联系电话:0550—3514540
Email:******@.
导论
重点名词解释: 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物主义: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 4、唯心主义: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重点和难点问题:
1、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有人说哲学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里真是从主体到客体,善是从客体到主体。真善美的关系是这样的,善是以真为前提,美又以善为前提。如果把真归结于善或是把善归结于真都是偏面的。我认为凡是符合人们真正利益的东西是真善美的统一。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侧重点不同,西方哲学侧重于宇宙,从宇宙论引伸出人生论,中国哲学从人生论上升到宇宙论。总的来讲,是研究宇宙和人的关系。我们上说:“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是有道理的。
2、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关系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具体方法的理论基础。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去探索和研究世界上的各种问题,因此,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所作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的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元同一性的问题,对此所作的不同回答,是划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一的标准。
4、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第一,是由哲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就是思维和存在两大类,这是世界上纷繁复杂的多种多样现象的最一般的概括。一切哲学家都不能回避对思维和存在问题的回答。 第二,是由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决定的。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规定着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和整个哲学体系的性质,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5、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理论意义: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唯一的标准,揭示了各派哲学的根本立场及其根本分歧,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哲学发展史和现实哲学斗争的基本理论线索。
实践意义:它可以提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主观唯心主义。其特点是:认为只有人的意识才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物质则不过是人的主观世界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其特点是:认为世界是由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物质世界则是由它派生的。
7、什么是哲学的党性原则?怎么样自觉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 哲学史上有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但基本上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和斗争着的基本派别,这就是哲学上的党性或党派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就要自觉地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潮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深刻的阶级背景,反对和抵制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
8、什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它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各种事物,把世界的发展看作是自身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质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坚持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是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是现存事物的简单重复,不会产生新事物,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