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0
文档名称:

《建筑结构抗震》建筑工业丛书.pdf

格式:pdf   大小:4,760KB   页数:1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建筑工业丛书.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8/8 文件大小:4.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结构抗震》建筑工业丛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要点
通过对地震基本知识的学****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的分
布,地震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及地震可能带来的灾害;掌握与地震有关的术语(震
源、震中、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地
震造成的破坏现象和地震宏观调查方法;了解地震的特点、中国地震烈度表和房屋
结构抗震学科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地震
地震和风、雨、雪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
中会发生多万次地震,大约有万次是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其中约有
次地震会造成严重破坏,至于像年唐山遭受到的那种大地震,大约每年发
生一次。总之,地震的规律是:绝大多数的地震对人类不会造成危害,只有强烈
的大地震,才会造***类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
于地球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地质构造作用使地壳积累了巨大的变形
能,地壳中的岩层产生很大的应力,当这些应力超过某处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
石突然破裂、错动,从而将积累的变形能,转化为波动能传播出去,引起地面的
震动。我们把这种由于地球内部扰动所释放的能量经由地层传到地表面引起的地
面震动称为构造地震。
实际上,地震按其产生的原因,除构造地震外,还有陷落地震和火山地震。
由于地下空洞突然塌陷而引起的地震叫陷落地震;而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
击地面引起的地面震动叫火山地震。一般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强度低,影响范围
小;而构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影响范围广,造成的危害严重。工程结构设计
时,主要考虑构造地震的影响。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方叫震源(图,是指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震源正
上方的地面位置称为震中。震中至震源的距离为震源深度。地面某处到震中的距
离称为震中距。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就是地震波。在地球
图地震术语示意图
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仅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体波中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质点的振动
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使介质不断地压缩和疏松。所以纵波又称压缩波、疏
密波。如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就是一种纵波。纵波的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横波
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亦称剪切
波。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还应指出,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而纵波在
固体和液体内都能传播。由于地球的层状构造特点,体波通过分层介质时,将会
在界面上反复发生反射和折射。当体波经过地层界面多次反射、折射后,投射到
地面时,又激起仅沿地面传播的面波。
面波包括瑞雷波和洛夫波。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和地表面法
向所组成的平面内作与波前进方向相反的椭圆运动,而与该平面垂直的水平方向
没有振动。故瑞雷波在地面上呈滚动形式。瑞雷波具有随着距地面深度增加而振
幅急剧减小的特性,这可能就是在地震时地下建筑物比地上建筑物受害较轻的一
个原因。洛夫波传播时使质点在地平面内作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运动,即在地
面上呈现蛇形运动。洛夫波也随深度而衰减。面波的传播速度约为剪切波传播速
度的。面波振幅大而周期长,只在地表附近传播,比体波衰减慢,故能传
到很远的地方。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
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一般是在剪切波和面
波都到达时震动最为激烈。由于面波的能量比体波要大,所以造成建筑物和地表
的破坏是以面波为主。
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中源地震(震
源深度在) 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一般来说,浅源地震
造成的危害最大,发生的数量也最多,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当震源深度
超过时,地震释放的能量在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大部分被损失掉,故通常
不会在地面上造成震害。我国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一般为
从世界范围对地震进行历史性的研究,可以得出历史上地震的分布规律。世
界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下列两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它从南美洲西
部海岸起,经北美洲西部海岸、阿拉斯加南岸、阿留申群岛,转向西南至日本列
岛,再经我国台湾省,而达菲律宾、新几内亚和新西兰,上述环形地带的地震活
动性最强,全球约的地震都集中在这一地带;二是地中海南亚地震
带,它西起大西洋的亚速岛,后经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印度北部、我国西部
和西南地区,再经缅甸、印尼的苏门答腊与爪哇,最后与上述太平洋地震带相联
接。此外,在大西洋、印度洋中也有呈条形分布的地震带。
我国地处两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