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文档名称:

构造油气藏.ppt

格式:ppt   大小:19,490KB   页数: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造油气藏.ppt

上传人:wz_198621 2017/8/9 文件大小:19.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造油气藏.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节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构造裂缝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2
一.  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储集层上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而形成。
19世纪末“背斜学说”。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3
表6-3 世界十个特大背斜型油田概况
油田名称
国家
盆地名称
发现年份,年
产层时代
产层岩性
面积km2
最高年产量×106t
可采储量×108t

沙特阿拉伯
波斯湾
1948
侏罗纪
石灰岩
2 270



科威特
波斯湾
1938
白垩纪
砂岩
700
144
90
-卡夫奇
沙特-中立区
波斯湾
1953
白垩纪
砂岩及裂缝灰岩
55


原苏联
西西伯利亚
1966
白垩纪
砂岩
1575
111


原苏联
伏尔加-乌拉尔
1948
泥盆纪
砂岩
3 800

20

伊拉克
波斯湾
1953
白垩纪
砂岩


沙特阿拉伯
波斯湾
1941
侏罗纪
石灰岩
445



原苏联
西西伯利亚
1971
白垩纪
砂岩
15

中国
松辽
1959
白垩纪
砂岩
50

沙特阿拉伯
波斯湾
1957
白垩纪
砂岩及碳酸盐岩

总计

4
世界十个特大背斜气田概况
气田名称
国家
盆地
发现年份,年
产层时代
产层岩性
面积km2
1975年产量×106t
可采储量×108t

原苏联
西西伯利亚
1966
白垩纪
砂岩
2 100
尚未开发
49 420

原苏联
西西伯利亚
1968
白垩纪
砂岩
尚未开发
19 810

原苏联
西西伯利亚
1969
白垩纪
砂岩
尚未开发
19 768

原苏联
西西伯利亚
1968
白垩纪
砂岩
尚未开发
17 829

原苏联
西西伯利亚
1967
白垩纪
砂岩
910
326
16 800

原苏联
伏尔加-乌拉尔
1967
石炭至早二叠世
石灰岩

16 400

荷兰
德菏
1959
二叠纪
砂岩
720
868
16 296

原苏联
西西伯利亚
1965
白垩纪
砂岩
尚未开发
16 012

阿尔及利亚
三叠
三叠纪
砂岩
2 600
56
15 120

原苏联
塔吉克
1968
早白垩世
石灰岩
108
14 840
总计
202 295
5
挤压背斜油气藏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6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成因:侧向挤压应力作用所致。
特点:两翼地层陡,一般不对称,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常伴有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分布: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
挤压作用成因的背斜和断背斜
7
伊朗加奇萨兰油田构造及剖面图
单井产量最高达到19000t/d
盖层:下法尔斯膏岩层,>700m
储集层:阿斯马利灰岩的的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比较强烈
φ岩心<5%%。大多K岩心<(10~20)×10-3μm2
高产的油气主要是靠裂缝提供通道。
8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L层油气藏:不对称背斜圈闭,南翼倾角20-30°,北翼60-80°,被逆断层及横断层所切割。
9
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平面及剖面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