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第三节 卡夫卡.ppt

格式:ppt   大小:1,33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节 卡夫卡.ppt

上传人:wz_198621 2017/8/9 文件大小:1.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节 卡夫卡.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
第三节卡夫卡的小说创作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
一、生平简介
奥地利现代著名小说家,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其父是百货批发商。
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学德国文学,后屈从父命改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布拉格工伤事故保险公司。1922年秋,因肺病加重辞职,辗转欧洲各地疗养。1924年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林疗养院,年仅41岁。
一、生平简介
卡夫卡身体羸弱,性格内向,腼腆、害羞、胆怯、忧郁,与其生活的家庭和其父有关。
卡夫卡一生生活在“原父”的恐惧之中。
卡夫卡一生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因为担心婚姻影响他的写作。为了写作,他想做一个“地窖人”,这样便无法满足妻子的情感需要。
大学时代,他在同学兼终身挚友马克斯·勃洛德的鼓励下开始创作,创作的态度十分严谨,生前只发表过少量作品。
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勃洛德把他所有的文字“一点不剩地全部焚毁”。
勃洛德将他创作的草稿、片段、日记和书信整理成《卡夫卡全集》九卷,在1950—1958年出版。
二、短篇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共约78篇,生前发表过的约44篇。
从主题思想上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揭示社会现实的荒诞、非理性,人的自我存在的痛苦和原罪感,表现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力之下。这方面《判决》和《乡村医生》最为典型。
《判决》(1912)是卡夫卡早期公开发表过的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卡夫卡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乡村医生》(1919)是一篇更加荒诞、非理性的作品,是卡夫卡最难解的小说之一。
二、短篇小说创作
第二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压力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致“异化”的现象,这类作品以《变形记》和《饥饿艺术家》最具典型代表性。
《变形记》(1915)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一天早晨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和家人的关系发生改变。
它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它还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灾难感。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一如亘古时代的俄狄浦斯。卡夫卡通过《变形记》再次奏响了远古时代的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旋律。
表现了现代西方人的孤独感。
用神话模式表现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
《变形记》插图
二、短篇小说创作
《饥饿艺术家》(1924)也是一篇以反映异化为主题的杰作。绝食表演(又称饥饿表演)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表演,表演者被关在铁笼子里,绝食四十多天,每天只喝少量的水,绝食时间越长,名气就越大。绝食者虽然成为众人围观、赞叹的对象,可是他的心情却常常是阴郁的,绝食表演结束时,他已经骨瘦如柴,不能支持。可是,如果有谁对他绝食许多天不能吃饭表示同情,要给他一些东西吃时,他又会像受了极大污辱似的大发雷霆。
《饥饿艺术家》中充满了悖谬。主人公以饥饿为唯一的表演手段,饿的时间越长,意味着他的艺术水平越高。但他的艺术达到最高境界之日,也就是他的生命消失之时。这是灵与肉的悖谬。
二、短篇小说创作
第三类,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中、小资产阶级孤独、苦闷的情绪和无能为力的恐惧感。《老光棍布鲁姆费尔德》(1935年发表)《致科学院的报告》(1917)和《地洞》(1931)等反映了这方面的主题。
《地洞》写的是一个不知类别的穴居动物的生活和心理。它为自己精心地挖了一个洞,从洞口的设计到洞内各个环节的布置,它都考虑得十分仔细周详。但它依然惶惶不可终日,任何一点声响,都会使它惊慌失措,一定要弄清声响的来源,立即想到转移,想到应该给自己多留几条新通道,弄得自己心力交瘁。
二、短篇小说创作
第四类,描写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专横和腐朽。这方面以《在流放地》(1919)最有代表性。
小说叙述一个外国旅行家被山区驻军司令邀请到山坳里去参观一个不服从上级、侮辱上级,因而被判处死刑的士兵的处决。他将在一架架设在坑边的、新式的“耙子机”上受刑,行刑的主要内容是在犯人背上刻上他所触犯的戒律“尊敬上级”,行刑时间将达十二个小时,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作者把国家机器及其执行者的残忍、顽固、愚蠢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