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ocx

格式:docx   大小:63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ocx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7/8/10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出凯恩斯主义的“围城”——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研究(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梁中华等)
走出凯恩斯主义的“围城”——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研究
摘要: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提到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何谓供给侧改革?在凯恩斯主义主导的需求侧管理大行其道的今天,为何突然提出要供给侧改革?国际上有哪些国家进行过供给侧改革?有何经验和教训?我们将推出系列报告阐述和回答这些问题,本报告将重点介绍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源自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需求会自动调节至均衡,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因此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是刺激生产。
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经济低迷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政策重心应放在刺激总需求上,与供给派观点恰好相反。历史上,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也是交替主导各国经济政策。从实践看,减税和减少政府干预是供给侧改革的典型做法。“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是对供给学派观点的典型实践,前者侧重减税,后者侧重私有化改革。
美国经验:里根经济学。
经济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失效。20世纪70年代,%、%,而经济增长率仅-%,深陷“滞胀”泥淖。同时美国经济也存在税率过高、限制进入、价格管制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凯恩斯主义“神药”失效,复苏亟待新“药方”。
减税刺激生产,里根经济学破局。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奉行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主张,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推减税,同时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
经济回归繁荣,“大稳健”时代来临。里根经济学大获成功,美国经济迎来“大稳健”时代,但也提高了美国的赤字率,增加了政府债务。但总体看,里根经济学为美国长期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英国经验:撒切尔主义。
滞胀叠加结构问题,经济陷入衰退。70-80年代的英国同样陷入了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淖,零售价格同比一度飙至25%,GDP增速出现负增长。同时英国也面临工会力量庞大、国企过多、政府干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
撒切尔强推改革,国企私有化增效。撒切尔1979年上任首相后,首先采纳了货币主义的观点,紧缩货币以控制通胀。同时采用供给学派的观点,加速推进国企私有化、减税、废除物价管制等改革措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经济触底反弹,长期稳健增长。经过改革,恶性通胀得到控制,英国经济触底反弹,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波动率大幅减小。撒切尔的结构化改革被认为“挽救”了英国经济。
经验总结与借鉴。
突破凯恩斯主义稳增长,大刀阔斧地供给侧改革。中国当前虽然没有面临滞胀的局面,但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亚于当年的英美。例如国有企业占据着大量资源却经营效率低下,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减税和减少政府过度干预,构建“小政府”。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的另一个精髓是经济上推崇自由主义,构建“小政府”,激发了私人部门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当前也存在政府干预经济过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但我们也不推崇过度的自由主义。
供给侧改革不像凯恩斯主义那样“皆大欢喜”,需要有魄力的推动者。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刺激相当于为私人部门提供挣钱的项目,而货币刺激相当于开着飞机直接“撒钱”,无论哪种方式都是“皆大欢喜”的结果。而供给侧改革更多是解决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需要有魄力的改革者来推动。
正文: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11月10日)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11月18日)上两次提到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何谓供给侧改革?在凯恩斯主义主导的需求侧管理大行其道的今天,为何突然提出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国际上有哪些国家进行过供给侧改革?有何经验和教训?
我们将推出系列报告阐述和回答这些问题,本报告将重点介绍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源自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利用,所以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最典型的供给学派理论是萨伊定律,它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例如人们生产商品后会消费一部分,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与他人进行交换,所以不会存在生产过剩。因此供给学派认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刺激生产上。
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供给学派占据主流地位,各国的经济政策也更关注生产。但大萧条时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这是供给学派难以解释的,于是凯恩斯主义提出的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应该刺激总需求的观点开始盛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美欧等经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