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北疆特色美食.doc

格式:doc   大小:1,1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疆特色美食.doc

上传人:endfrs 2017/8/11 文件大小:1.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疆特色美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点,维吾尔语叫“吐努尔喀瓦甫”。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不断地翻动观察,烤约1小时左右即成。烤全羊的味美自不用多说,来新疆不吃烤全羊是一大遗憾。
在各地街头,特别是大巴扎里都有卖烤全羊的小摊,你想买多少、哪个部位都可以,这样就不用担心买一整只烤全羊吃不完了,而且小摊上的味道也很不错。
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小吃,在新疆无论哪儿都有。烤羊肉是外地人的叫法,本地人直接叫烤肉(因为基本上没有猪肉)。
新疆烤肉之所以好吃,一是因为肉质新鲜,再就是因为香料地道正宗。真正好吃的烤肉,串肉时一块瘦肉一块肥肉串起来,这样烤的时候,肥肉里的美味肉汁渗进瘦肉里,格外美味。好吃的烤肉摊子要自己去淘,如果足够勤快,你才能找到价格便宜(1元一大串)味道又好的烤肉。
不同地区烤肉的价格不一样,一般2-10元
羊杂碎又叫烩羊杂、羊下水,是大西北地区常见的传统风味汤类小吃。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羊杂碎,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羊杂碎集羊内脏于一锅,形色繁多,肉质各异,味道酸辣兼宜,无腥不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营养丰富,在气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体生热,一碗吃完,则热汗淋漓。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
米肠子和面肺子是用羊下水做的一道名馔,深受维吾尔、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欢迎。
其做法是: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
 
手抓饭是新疆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食物,维吾尔语称为“波罗”。做法是先用油炒洋葱、胡萝卜条、羊肉块,然后放入淘净的大米加水焖蒸。抓饭营养丰富,具有食补的功效,是维吾尔民族过节、待客的必备食品之一。因为最初是用手抓食的,故得此名。现在都用筷子、勺子吃。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cm,这种馕大的要1-2kg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馕以其便携、易保存、口感好、价格实惠等诸多特性,成为新疆旅游首选常备干粮。 
馕包肉维吾尔语称为“塔瓦喀瓦甫”,在全疆各地都能吃到。因制作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口感的不同。顾名思义,馕包肉是“馕”和“羊肉”这两个新疆特色相结合而成的一道菜肴。去新疆一定要尝一下馕包肉。
维吾尔语称“沙木萨”。烤包子是在馕坑里烤的。用未经发酵的面做皮子,皮子要擀得很薄,做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油丁、洋葱、孜然粉、胡椒粉和盐搅拌而成。把包好的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熟。烤包子色泽黄亮,肉嫩味鲜。
馓子是伊斯兰教的风味名点之一。据史料记载,馓子历史悠久,后来因时间推移和地域原因,有了“寒具”、“膏环”、“环饼”、“捻头”等别称。馓子主要原料是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