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对“行进间低手投篮”同课异构课的比较与感悟.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行进间低手投篮”同课异构课的比较与感悟.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7/8/1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行进间低手投篮”同课异构课的比较与感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行进间低手投篮”同课异构课的比较与感悟
摘要:真正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比一些省、市级的优课评比观摩要来得真实而实际,它没有磨课,没有预演、更没有彩排,也不会出现多少人帮忙布置场地器材的现象,一切回归常态,这样的课精彩才真正值得借鉴,问题也才真正值得我们反思,本文通过“行进间低手投篮”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过程的比较谈了作者的感受。
关键词:同课异构;纪实;感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1006-
1 背景介绍
这是我县在2016年10月20日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由两位老师进行四十五分钟的封闭式备课(注:事先让两位上课的老师对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备课时不得带手机和电脑等工具);,抽签确定教学班。,并对两位老师授课进行全过程录像。,一课结束后两组教师交换观看(这时授课老师也参与)另一位老师的录像课;;,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做到尽量不重复。
2 教学过程的比较
3 设计意图的对比
A:今天我和B老师是一起来这所学校了解场地和器材的(当时不知道具体内容只知道是高一篮球教材内容),说实话我在家时就对高一篮球教材的所有内容如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传接球、基础配合(主要考虑了传切和掩护)、单手低手投篮怎么教如何组织进行过思考和准备,不然今天的45分钟,不带任何材料进行备课还真有些困难,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我们县各高中学生都来自全县不同的初级中学,也就是说录取的生源学校是一样的,只是录取分数不同,篮球基础肯定也会参差不齐。二、进入高一并在这个时段搞这样的活动,一般学校都忙于体测及运动会,篮球课应该说基本也没上过。基于这样的考虑,拿到教材后,我安排了便于学生掌握,且学生一看就基本能做出来的准备活动如侧身跑、滑步、后退跑等,既是对以前所学的复****又与本课内容高度相关,然后又对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动作进行了拆分,用熟悉球性的练****形式,由分解到连续,由慢到快让学生一看就懂,容易模仿,并通过教师的不断提示达到设计的目的,例如协调屈伸举球,送臂挑拔球,我一直强调提膝举托球,送臂挑拔球的动作连贯,其实就是行进间低手投篮空中动作。然后进行完整示范引出学****内容,并让学生从慢动作示范中归纳出要领,主要使学生“能看懂、会说出”,然后又安排了持球的、抛球的、接自己的反弹球的、运球接球的脚步动作练****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接球时机和一大二小三高跳节奏,再接下来安排了分组练****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主去学练,同时可尝试左、右手投篮的不同感受并通过同组成员的相互提醒相互纠正,找到正确的行进间低手投篮的感觉,最后安排的两组体能练****主要是考虑了这课下肢练****比较多,因此选择了以投掷实心球的方式掷篮球和俯卧传接球的练****主要是发展上肢和腰腹力量。应该说我的设计是侧重于从由易到难的,通过渐进性的练****学生会理解和掌握技术的,事实上这一目标是达成了,但由于时间的仓促,其他如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等方面也没考虑,但肯定这堂课有核心素养在课堂的影子的。
B:和A老师相同的想法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