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十五章智力 】是由【小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十五章智力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十五章智力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
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与智力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
征。
(二)知识与技能:知识、技能不同于能力。个人所掌握的知识
就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
能力(智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
1、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掌握知识、技能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制约着掌
握知识、技能的难易、速度和巩固程度。知识、技能的掌握
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或新能力的发生。
三、心理测量的必备条件
心理测量:依据约定的心理理学论,采用某种方法将人的特定行为反应数量
化,并据此推论与这些行为相应的心理水平的过程。
(一)信度: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1)折半信度:如果测量某种特征的测验是由许多小题目构
成的,那么测验内部的一致性就很重要。在编制这种测
验时可用折半法求其信度,即以一份测验施测于一群
人,将测验的题目随机地分为两半,分别计算分数,然
后用这两组分数求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称为折半
信度系数。
(2)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验在不同的时间里先后施测于同
一群被试,以测得的分数求相关,即得到再测信度系数。
用再测法估计测验信度,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要适当。
(3)评分者信度:当测验要求评分者解释一个人的答案时,
评分者信度是很重要的。
(二)效度: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确定一个智力测验的效度:
(1)与标准的智力测验求相关。
(2)与生在学校的成绩求相关。
(3)与生就学业后的成绩求相关。
(三)常模:个人接受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还只是原始分数,它本身并没有任
何实际意义,只有把它同别人在该测验上得到的分数进行比较,才能
判断其优劣高低。
常模的建立:
1、根据测验适用对象的某种特质确定一个总体。
2、从具有这些特质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群被试作为样本,实施测
验。
3、对样本施测后所得的分数加以统计整理,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
等统计量。
第二节智力测验
一、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与心理年龄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于1905年,是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
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奠定了智力测验编制的科学基础。在理论上,比纳—
西蒙智力量表首创了心理年龄的概念。
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与智商
智商:是一个人的心理年龄(MA)与其实足年龄(CA)的比值,因而也
称为比率智商。
三、韦克斯智力量表与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分为三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称WAIS),评定16
岁以上成人的智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评定6至16岁少年儿
童的智力发展水平;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PPSI),评定4至6岁半
儿童的智力。
韦氏智力量表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能算出一个人在量表上的离差智商,全
还能算出他在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上的离差智商。
第三节智力结构
一、智力的因素说
因素分析:是可以在很多独立变量中检测出一些小的维度、聚类或因素的统
计方法。
(一)二因素说
存在一般智力因素(G因素),这是所有智力操作的基础,而与特
殊智力相关联的因素就是特殊因素(S因素)。
(二)群因素说
七种基本心理能力:
(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
(2)语词运用能力,拼字正确迅速和词义联想敏捷的能
力
(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
各种关系的能力
(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
(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
(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三)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
液态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秉赋。
晶态智力:一个人通过其液态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
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二、智力结构说
(一)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
和教育方面的因素(V∶E)及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K∶M),叫
大因素群;第三层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
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二)吉尔福德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德通过分析检验许多与智力相关的任务提出了智力三维
结构模型,这三个维度是:内容或信息类型、产品或信息表征的形式、
操作或心理活动表现的类型。
(三)林崇德的三棱智力结构模型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智力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
任务)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
该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智力的目的,强调智力是人类特有的成功地解决问题的有目
的的活动。
2、智力过程,强调智力活动的框架:确定目标—接受信息—加
工编码—概括抽象—操作运用—获得成功。
3、智力的材料或内容,强调两种材料或内容,即感性的材料(感
觉、知觉、表象)、理性的材料(主要指概念,即用语言
对数和形的各种状态、各种组合和各种特征的概括)。
4、智力的反思或监控,强调智力结构中的监控结构,实质是智
力活动的自我意识。
5、智力的品质,表现在知觉上,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
恒常性;表现在记忆上,有意识性、理解性、持久性、
再现性;表现在思维上,有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
批判性和深刻性。
6、智力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强调智力的认知(智力)
因素与非认知(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智力在人的心理现象大系统中,带有浓厚的非认知(非
智力)因素的色彩,非认知(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作
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
三、斯滕博格的智力三元论
斯滕伯格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
操作的不同方面。
1、成分智力: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
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2、经验智力: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
创造能力。
3、情境智力: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
题的能力。
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
加德纳归纳了八种智力。简言之,可以把这八种智力理解为词语灵敏、数
字灵敏、空间灵敏、音乐灵敏、身体灵敏、他人灵敏、自我灵敏和自然灵敏。
五、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包含四个主要成分:
(1)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
(4)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第四节智力发展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智力在11、12岁以前是快速发展的,其后发展放缓,到20岁前后达到了
顶,峰随后即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水平状态直至30多岁,之后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智力不仅作为整体而发展,而且智力中的各成分也分别在发展,且发展速
度并不完全同步。
二、影响智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的作用:人的智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有良好的环境和教
育,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五节智力特殊者
一、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指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
二、智能不足者
智商在70以下者为智能不足,智能不足并不是某一种心理过程的破坏,而是各种心理
能力的低下,其明显的特征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不良。
轻度:智商50~70,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劳动,但应付新奇复杂的环境有困难,
学习有困难,很难领会学校中抽象的科目。
中度:智商25~50,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可以或部分有障碍,只会说简单的字或
极少的生活用语。
重度:智商25以下,生活不能自理,动作、说话都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