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业站安全监护人培训材料
1、危险源辨识安全、消防、电气、设备、
(1) 机械危险源——加速、减速、活动零件、旋转零件、弹性零件、接近固定部件上的运动零件、角形部件、粗糙/光滑的表面、锐边、机械活动性、稳定性等等;
(2) 电气危险源——带电部件、静电现象、短路、过载、电压、电弧、与高压带电部件无足够距离、在故障条件下变为带电零件等等;
(3) 热危险源——热辐射、火焰、具有高温或低温的物体或材料等等;
(4) 噪声危险源——作业过程、运动部件、气穴现象、气体高速泄漏、气体啸声等等;
(5) 振动危险源——机器/部件振动、机器移动、运动部件偏离轴心、刮擦表面、不平衡的旋转部件等等;
(6) 辐射危险源——低频率电磁辐射、无线频率电磁辐射、光学辐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等;
(7) 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源——易燃物、可燃物、爆炸物、粉尘、烟雾、悬浮物、氧化物、纤维等等;
(8) 与机器使用环境有关的危险源——雨、雪、风、雾、温度、闪电、潮湿、粉尘、电磁干扰、污染等等;
(9) 综合危险源——重复的活动+费力+高温环境等等。
非常规作业产生的危险源
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因素。危险源辨识不仅仅要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工具、化学品等因素,还应当考虑员工的心理因素,遗漏了心理性危险源的辨识也是不充分的。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可能成为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心理因素大致包括:侥幸心理、惰性心理、麻痹心理、逆反心理、逞能心理、凑趣心理、冒险心理、从重心理、无所谓心理、好奇心理、情绪波动精神不集中心理、遇事惊慌心理、工作枯燥厌倦心理、错觉下意识心理、心理幻觉近似差错、环境干扰判断失误心理等。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作业岗位工序的特点,分析对员工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并通过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不同的心理特点,把心理因素纳入危险源辨识的项目中去。例如,在对原料搅拌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到,原料受潮后,会粘在搅拌机内部上,冒险蛮干心理较重的员工,为了赶工作进度,可能会用手直接在出料口掏取原料,可能发生手部被搅伤的安全事故。因此应识别出“直接用手掏取原料”这一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
1 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31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