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暮霭沉沉 别情悠悠.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暮霭沉沉 别情悠悠.doc

上传人:麝月 2022/9/2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暮霭沉沉 别情悠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暮霭沉沉 别情悠悠 】是由【麝月】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暮霭沉沉 别情悠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暮霭沉沉 别情悠悠
姚志忠江淹《早赋》云:“黯然***者,惟别而已矣。”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诸如求取功名,追逐利润,游历探访等,常有不得不行的理由;或***失利贬往蛮荒,惧罪畏诛窜向江湖,亦常有不得不走的苦衷。既然选择远行,与亲爱者的离别就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因此,也就有了抒不完的离愁、擦不尽的别泪,也就有了愈翻愈新的绝妙好词和青出于蓝的旷世佳作。而柳永的《雨霖铃》,无疑便是文学史上离愁联唱中最凄婉的一首,别恨描画里最感人的一幅,因为它将离愁别恨抒发到了极致。在这首词的意境营造中,无论是画面着色的高妙,还是人物刻画的细腻,乃至作品构思的精巧,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巨大而久远的艺术感染力。
与抒情契合为一的高超的画面着色技艺,使作品愁云满篇,离情四溢。别离之情是凄凉的,别离之景是黯淡的,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雨霖铃》仿佛是一幅凄恻缠绵的别离图,作者用一些形象的、含情的、精确的字眼为这幅图画着色。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便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调子。作为离别人眼前之景,身处之境,秋蝉之寒对应着人心之寒,蝉的凄鸣契合着人的悲叹,骤雨除倍添凉意外,其停歇又对留恋构成阻隔,消解着留恋的理由,这使得离别时刻无情逼近,离别之情更难承受。接下来抒情主人公的目光又投向旅途,“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既是黄昏逼近时的实有之景,又写尽男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后会难期的黯淡心境。因为此一去,“名牵利役,归期难定”(柳永《红窗睡》),完全有可能因“游宦成羁旅”(柳永《安公子》)而“鳞鸿阻,无信息;魂梦断,难寻觅”(柳永《满江红》),悬想别后景况,“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感晓风倍增凄凉冷清,对残月伤叹人生易缺。离别后,春花必将再开,秋月必将重圆,而良辰美景却只能加重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与对知音的一味追思,只能“好景良天,尊前歌笑,空想遗音”(柳永《离别难》)。可谓尚在执手凝咽,而心中已尝尽离别滋味。如此虚实相映,信笔点染,大笔一挥,即觉凄风扑面,哀音盈耳,山川树木,全都泡在浓得化不开的愁绪里:兰舟未发,离恨已如行动神速的先遣部队,走过了别后的所有空间和时间。这种感受愁绪的寅粮尚在,卯粮先支,通过实景虚景信笔点染,将愁堆积到舟车难载,梅雨可拟,体现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细腻的人物情态刻画,使作者对离情的表达生动自然,如在眼前。男女主人公相别于黯淡冷落的清秋黄昏,凄对长亭,必然“帐饮无绪”;恋恋难舍,不宜“兰舟催发”;执手对视,却又“无语凝噎”;怅望前路,只看到“千里烟波”;后会难期,只落得“好景虚设”……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挽留的徒然,诉说的枉然,重逢的茫然,而无情地趋向了离别的必然。帐饮无绪,只为离别已成定局,故而茶饭无心,佳酿无味,主人公的满面无奈,已跃然纸上。离别在即,只能绝望地留恋着即将失去的团聚,但舟子无情,无法体谅当事人凄苦的心事,只管在雨停天晚之际,连声催发,令别情陡然飞涨。分手前再一次紧握的双手,不愿分开却只能分开,只愿时间为其凝固却谁也无法“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离别前千言万语待要叮咛,为那相聚的恩爱、别后的相思、羁旅的风霜、背弃的隐忧……却最终只能泪眼相对,无语凝咽。浓重的别情,铺天盖地,笼罩了主人公的世界,已然令言语苍白而难以表达,令诉说的头绪纷乱到无从理清,令酸泪的喷涌淹没了倾诉的***……种种情境,没有一事不令人肠断,却不幸件件叠加,何异于万箭穿心!不过,作者并未就此罢手,他把对未来图景的悬想也预支出来为今日之别助哀:女主人公独倚江楼数尽千帆,“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蝴蝶》),万千思念,无人可与诉说。而男主人公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爱得深沉执著,但不免“浪萍难驻”(柳永《夜半乐》),极有可能“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这就无怪乎对美景只有清泪,浇浓愁唯赖杜康了。主人公的愁容与泪眼,怅望与悲叹,欲行与难舍,伤今与忧后,经作者精到、传神的描绘,产生了动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精巧的构思体现出词眼的无限韵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所以为历代学人与读者倍加赏识,就在于其抒情内涵的含蓄、曲折与丰富。构思的巧妙使这两句词形成了奇异的回照,凸显了上阕貌似留白的空间里更为幽深的场景和情味,展示出情感抒发的回环往复、曲径通幽。先看关于“酒”的话题。词的上片说“都门帐饮无绪”,却为何下片又出“酒醒何处”之语,岂非矛盾?其实,这绝非疏失和笔误,恰正是深意所在。因为饯别时的“帐饮”固然无绪,而兰舟既发,情人已别,则必定愁如春水,需酒消解。愁重则饮多,饮多则醉深。酒醒隐含沉醉,沉醉只为浓愁。更可悲的是,酒醉之时,又成愁聚之日,可谓愁无尽期!“酒醒”二字平常不过,而在柳永这首词里,却别设机杼,言有尽而意无穷。再看关于“柳”的描述。柳本是承载着文化意蕴的植物,它是别离的符号。人们或折柳赠别,或睹柳思亲,柳丝上本已写满离别的感伤,看到柳树,必然会引发主人公内心的波动。更触发作者愁思的是,本词“寒蝉凄切”发自柳荫,栖蝉之柳,实为二人“执手相看泪眼”的见证,故而此番见柳,昨日断肠之别,又涌上心头。月下杨柳依依,而情人已在千山之外,已然是“山远水远人远,音信难托”(柳永《凤凰阁》)。牵系往事的岸柳,凉气逼人的晓风,与人同缺的残月,无处诉说的别情,里里外外地酿造着悲伤。此二句虽为别时悬想,却映照出上片未能写及之景,且为愁绪的刻画另开一境,把昨日(实为今日)离别之悲和今日(实为明日)思念之痛巧妙地进行了缀合与贯通,暗示离别之哀将永远伴随着别后的岁月。它将千回百转之愁,引向了更为深远的境界,称为“词眼”,理固宜然。
“多情自古伤离别”,可见离别的幽怨悲愁,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题材,上至《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下至《花间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别泪何曾有干日,离情永远无尽时,由此产生的佳作也就不胜枚举。但柳永的《雨霖铃》为何成为擅场之作?其奥秘在于对词境的进一步开拓。词人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使作品对前贤之作产生了巨大的超越:你点到为止,欲说还休,以含蓄委婉见长,我偏千愁齐聚,离恨满纸,形成极强的艺术张力;你直抒胸臆,语语泣血,以质朴真挚取胜,我偏信笔点染,借景抒情,体现出品咂不尽的深长滋味。汲取着前辈作家的经验创意,挥洒着自己的艺术才华,《雨霖铃》才具有了井水饮处皆歌的巨大感染力,直到下启《西厢记?长亭送别》,证明了它对后世抒情文学的深远影响。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748000)
988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