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19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老狐狸 2022/9/28 文件大小:1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Preparedon21November2022
嘉祥一中高一化学
系列之知识清单
第一章 物质构造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一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构造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一〕碱金属元素:
过渡元素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1、原子构造相像性:最外层电子数一样,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像性和递变性:
相像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构造的相像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像性和递变性。3、化学性质
〔1〕相像性:
4Li+O点燃
LiO 2Na+
点O燃
NaO
2 2 2 22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2R+2H2O=2ROH+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像。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响越来越简洁②与水反响越来越猛烈
结论:①金属性渐渐增加②原子构造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金属性强弱的推断依据:
①与水或酸反响越简洁,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置换反响,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
④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力量增加,即金属性渐渐增加。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渐渐增加。
〔二〕卤族元素:
1、原子构造相像性:最外层电子数一样,都为7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从F
2
到I〕
2
〔1〕卤素单质的颜色渐渐加深;〔2〕密度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上升3、化学性质
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响:X
2
+H=2HX
2
卤素单质与H的猛烈程度:依次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2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响
2NaBr+Cl2NaI+Cl
=2NaCl+Br
2 2
=2NaCl+I
氧化性:Cl Br
2
氧化性:Cl I
;复原性:Cl- Br-
2
; 复原性:Cl- I-
2
2NaI+Br
2
结论:
2
=2NaBr+I
2
2
氧化性:Br I
2 2
2
; 复原性:Br- I-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复原性:依次增加
结论: ①非金属性渐渐增弱②原子构造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注: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推断依据:
①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②与H
2
反响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推断。
③置换反响,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
④离子的复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F到I〕,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
2
层数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渐渐减弱,原子得到电子的力量减弱,即非金属
性渐渐减弱。所以从F到I
2
的非金属性渐渐减弱。
总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力量减弱,失电子的力量增加,即非金属性渐渐减弱,金属性渐渐增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无视。
〔3〕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Z 中子N个=〔A-Z〕
原子AX
Z
原子核
个质子Z个
〔二〕核素
核外电子Z

核素:把具有肯定数目的质子和肯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同位素:质子数一样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同:质子数一样、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其次节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能量最低原理)。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
1、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每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8〔K层由1-2〕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的变化:每周期原子半径:渐渐增大3、主要化合价:
每周期最高正化合价:+1 +7每周期负化合价:-4 -1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
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性:
〔1〕2Na+2H
O=2NaOH+H
2 2
↑(简洁)
Mg+2HO△
2
2Mg(OH)
2
+H↑〔较难〕
2
金属性:Na>Mg
2〕Mg+2HCl=MgCl
2

+H↑ (简洁)
2
2Al+6HCl=2AlCl
3
+3H
2
↑〔较难〕
金属性:Mg>Al 依据1、2得出:金属性Na>Mg>Al
〔3〕碱性NaOH>Mg(OH)
>Al(OH)
2 3
金属性:金属性Na>Mg>AlNa Mg Al
金属性渐渐减弱
〔4〕结论:Si P S Cl
单质与H
2
的反响越来越简洁 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渐渐增加故:非金属性渐渐增加。
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渐渐减弱,非金属性渐渐增加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渐渐减弱,非金属性渐渐增加
〔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总结: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定结果。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
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分界限四周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
F。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①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特:F无正价,非金属除H外不能形成简洁离子。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确实定值之和等于8.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应用
①在周期表中的左上角四周探究研制农药的材料。
②半导体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限四周的元素中查找。
③在过渡元素中查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周期〔从左到右〕

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
渐渐减小
渐渐增大
电子层排布
电子层数一样
电子层数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一样
失电子力量
渐渐减弱
渐渐增加
得电子力量
渐渐增加
渐渐减弱
金属性
渐渐减弱
渐渐增加
非金属性
渐渐增加
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
最高正价==族序数
7〕
非金属负价==―
非金属负价==―
〔8―族序数〕
〔8―族序数〕
最高氧化物的酸性
酸性渐渐增加
酸性渐渐减弱
对应水化物
碱性渐渐减弱
碱性渐渐增加
的碱性
非金属气态
形成由难→易
形成由易→难
氢化物的形成难易、稳定性
稳定性渐渐增加
稳定性渐渐减弱
第三节
化学键
:阴阳离子之间猛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注:〔1〕成键微粒:阴阳离子间
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
成键缘由:电子得失
形成规律: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
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
铵盐:如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一般规律〕留意:〔1〕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肯定含有离子键。2、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四周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一样的原子可以合并写,一样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注:〔1〕成键微粒:原子
成键实质:静电作用
成键缘由:共用电子对
形成规律::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
非金属单质:H、X、N等〔稀有气体除外〕
2 2 2
共价化合物:HO、CO、SiO、HS等
2 2 2 2
简单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
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力量强的一方。
:
定义:在元素符号四周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原子的电子式:
:
〔1〕阳离子简洁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Mg2+等简单阳离子:如NH+电 子式:
4
〔2〕阴离子 简洁阴离子: 、
简单阴离子:
:
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示;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并在方括弧的右上 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电量。
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数目。
离子化合价电子式,阳离子的外层电子不再标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正电荷,而阴离
子则要标出外层电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负电荷。:
用电子式表示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
⑴定义:把分子聚拢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⑵特点: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②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③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子,及稀有气体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⑶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构造相像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
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例如,熔沸点:I>Br>Cl>F。
2、氢键
2 2 2 2
⑴定义: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⑵形成条件:除H原子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N、O、F。
⑶存在作用:氢键存在广泛,如HO、NH、HF等。
2 3
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上升。五、化学反响的实质:
一个化学反响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提高篇: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1、只含非极性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N、P、金刚石、晶体硅
2 2 4
等。
2、只含有极性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
3
SiO、CS等。
2 2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O、CH、CHCH、CH等。
22 22 3 3 66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S、NaH、
2
KO、CsCl等。
2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O、NaS、CaC等。
22 22 2
6、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物质,如NaOH等。
7、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Cl等。
4
8、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如HF等。
9、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
10、离子化合物中并不存在单个的分子,例如:NaCl,并不存在NaCl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