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7
文档名称:

《根石屋文存》农林科技教育丛书.pdf

格式:pdf   大小:6,124KB   页数:30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根石屋文存》农林科技教育丛书.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8/12 文件大小:5.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根石屋文存》农林科技教育丛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根石屋文存

邹德秀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根石屋文存/ 邹德秀著.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ISBN 781092270X
摇摇摇
Ⅰ. 根…Ⅱ. 邹…Ⅲ. 邹德秀—文集Ⅳ. Z427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6)第 056770 号
根石屋文存摇
邹德秀著

出版发行摇摇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摇摇摇
地摇摇址摇陕西杨凌杨武路 3 号摇邮编:712100
电话摇总编室:029—87093105 发行部:87093302
电子邮箱摇摇摇press0809@ 163. com
印摇摇刷摇杨凌三和印务有限公司
版摇摇次摇2006 年 6 月第 1 版
印摇摇次摇2006 年 6 月第 1摇次摇摇摇
开摇摇本摇787mm × 960mm 1 / 16 彩插 8
印摇摇张摇19
字数 372 千字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ISBN 781092270X /摇Z·摇1摇摇摇摇摇
定价:25. 00 元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
摇摇
前言

摇摇
前言
我 23 岁从教,65 岁退休,返聘至今已 70 岁。前 20 年主要从事哲
学教学。从 1978 年起给全校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开始
接触科学哲学、农业和农业史的研究工作;招收自然辩证法和农业史
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古代农业管
理思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和国务院农村
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农业与农村发展”。在发表论文的基础上先后形
成《绿色的哲理》、《中国农业文化》、《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地区贫
困和贫困地区发展》几本书。
从 1988 年起开始给全校博士生开设“现代科技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课,内容涉及科学史、科学与人文、科学与文化、科学与艺术、思维
科学、全球问题等。经过教学和研究的积累最后形成《500 年科技文
明与人文思潮》一书。
自 1981 年以来,发表论文 40 余篇。现将散见于各杂志上的主要
论文和其他的业余作品汇集成册,作为从教 47 年的小结,也便于读者
查阅、参考。感谢孙武学校长的支持,使本书顺利出版。
全书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是书的主体。分为四组。第一组是哲学和艺
术。科学方法在哲学中的地位、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两篇代表文章。
第二组是文化方面的。农业文化、科技文化是其主要内容。第三组是
1

根石屋文存

农村社会发展。主要论述了农业与中国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中国社
会发展。第四组是农业科学技术论。主要探讨了农业的结构、农业的
起源、农业的演化和农业科学的体系。
第二、三部分是杂感和诗歌,是工作之外的余兴,一部分在内刊上
发表过,虽没有什么特色,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四部分是附录。附录一是简历,自述了自己走过的路,主要是
教学、学术活动方面的。这部分还介绍了根艺制作和收集观赏石方面
的情况。
附录二、三是著作论文出版后的反映和传记资料,作者有学界前
辈、同事和学生。他们对部分著作、文章作了评价,可以作为阅读的
参考。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邹德秀
2006 年 4 月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根石屋
2
摇摇
目录

摇摇
目录

论文
哲学、艺术
科学方法论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3 )
潜意识思维……………………………………………………………………( 9 )
思维中主客体的复杂性………………………………………………………(13)
从思想启蒙到产业革命的三次循环与中国发展……………………………(18)
科学与艺术……………………………………………………………………(24)
根艺———中国特色的艺术……………………………………………………(32)
现代人园艺热的思考…………………………………………………………(36)
赏石简史………………………………………………………………………(39)
文化、农业文化
中国的“耕读文化”…………………………………………………………(42)
文化生态系统与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类型……………………………………(4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