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docx

上传人:lajie 2022/10/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西津渡街。在大家参观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这条古街。“遥远的东方有***,它的名字叫长江。”长江和古街原委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古西津渡街枕于长江之上,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券门上刻有“枕江”二字。随着长江北岸坍江,南岸淤积,主航道不断北移,长江向东延长。现在长江南岸已经北移了数公里。从清代起先,这里便成了一条喧闹的商业街。在“枕江”二字下面是53坡,大家猜一下,一共有多少级台阶?恩,张小姐说对了,一共53级。53坡的名称源自于佛教53参图的来历,关于53参图的传闻我在金山寺已和大家具体介绍过了,53坡只是古西津渡街的一个起先,让我们一起去开启它那耐人寻味的历史画卷吧!
在53坡的西面是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主楼为古印度建筑,在楼的顶端刻有“1890”的字样。这个数字为什么会刻在上面呢?1857年英法发动其次次鸦片斗争,清政府屈服于外国列强,被迫签下不同等的《天津条约》,将镇江开拓为通商口岸。1888年,英国巡捕打死镇江的一个小贩,激起了镇江人民的生气,火烧英国领事馆,由于清政府的懦弱无能,于1890年在此原址上重建英国领事馆。
“1890”这个数字是中国屈辱史的见证,将它高高的挂在楼顶是为了警戒和善的人们,历史不能遗忘。目前馆内珍藏有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物3万余件,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现在镇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爱护单位。
顺着古街向东望去,我们隐隐看到一个石塔,这就是昭关石塔,该塔建于元代,是一座过街石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塔顶几部分。呈亚字形,**上刻有佛八宝。镇江的昭关石塔是我国江南唯一的一座喇嘛式过街石塔,只要你穿过一次石塔,表示你诚意诚意拜一次佛。
在石塔的旁边是救生会。救生会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有钱人成立的善事机构,当时长江常常有险情,为了激励人们主动主动的救援船只和渡江人,每救一人救生会嘉奖救人者一两白金。无主安葬的人救生会买棺木安葬。
这条街充溢着宗教色调,在前面券门上可以看到“同登觉路,共渡慈航”这八个字。穿过券门和石塔就是观音洞,接着前进,就是唐代金陵渡。由此我们想起唐代大诗人张祜吟颂的千古绝唱《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过了金陵渡,就是待渡亭,为当时京江24景之一。待渡亭是元明清时期的过江码头。有这样一句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当时古西津渡街是人们去金山、扬州的必经之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曾在次登船上岸。诗人陆游曾经过古渡,登记:闲日同阅往来渡者,无虑千人,大抵多军人也。西津古渡当时不仅担当一般客运,也担负军运任务,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人们是这样总结古西津渡街的。我们在巡游过程中,看到了唐代码头,宋代街道,元代石塔,明代酒肆,清代救生会以及近代英国领事馆。1982年英籍女作家韩素音来镇江,闲逛在这条古街石板上,赞美这条古街是一座自然的博物馆,是镇江旅游的金矿。
历史在不经意间滑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消逝并没有模糊了人们的双眼,“千年古渡,百年老街”的历史风貌犹如昨日,风雨依旧清楚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古西津渡街就给各位介绍到这里,请大家随我一同在古街上去领会历史沉淀下来的痕迹。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在长江和京杭大运输河的交汇处,闪烁着一颗绚烂夺目的明珠,这就是漂亮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限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自1985年以后,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西周时为宜侯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改延陵县,置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始终沿用至今。
镇江地理位置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暖和潮湿,,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日照率为47%,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气候特征是:全年温柔潮湿,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燥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安排比较匀称。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特别有利。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闻名古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市区“三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旁边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然资源爱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宏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山,是指绮丽的金山、宏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
水,是指扬子江、古运输河组成的水上巡游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
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
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
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山僧枷砖塔。
有充溢奇妙色调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
镇江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开放带“龙颈”位置,是长江三角洲沪宁经济走廊上的一个中心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镇江城市综合绿济实力已跨入全国50强。现辖京口、润州2区和丹徒县及扬中、句容、丹阳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3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多。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
建国以来,镇江疏浚了大运输河,新建了万吨级泊位码头,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5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铁路、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东西两翼分别有南京和常州机场,构成了江、河、海相连,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镇江的宜人气候,使它全年都成为旅游的最佳季节,加上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为旅游发展创建了极好的条件。
游客们:镇江这颗镶嵌在长江南岸的珍宝明珠,将以更加妩媚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之所以选择了导游这个职业,是因为觉得它能够让我精彩每一天,让生活不再乏味,虽然在工作之中充溢了酸甜苦辣,但整个行程结束后躺在床上回忆起来还是另有一番味道的!!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篇三
今日下午,我们一起去巡游了古色古香、富有文化韵味的古街——西津古渡。
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所以空气特别清爽。我们走在西津渡的古街上,脚下的青石板路上一道道车轮的痕迹仍旧清楚可见,仿佛时间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古代。我想:当年这里肯定是车水马龙,喧闹非凡。古街两旁的房屋建筑多为明清时代的遗迹,房屋是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漆成朱红色,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翘阁飞檐向我们展示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楚可见。西津渡在三国时期称为“蒜山渡”,唐代曾名为“金陵渡”,直到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江岸渐渐北移,才是今日的西津渡。
走在路上,妈妈问:“你们有谁记得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吗?”我抢着说:“那还不简洁!”于是背了起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你知道这首诗是在哪里写的吗?”妈妈接着问。“这个……”我们都被问住了。“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乘船北上,泊船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这时,天空中又飘起了细雨,我们恋恋不舍地与西津渡告辞。
回到家中,我打开电脑,查找西津古渡的资料。原来,古代镇江,始终就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冲。无论春秋时代的朱方,秦代的丹徒,三国的京口,西津渡都是当时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津。我仍旧意犹未尽地想着西津渡,想再看一看它那富有特色的古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