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oc

上传人:关羽 2022/10/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是由【关羽】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尹爱华摘要:针对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产教“一头热”、研教“两层皮”、赛教“两分离”、证教“评价单一”等问题,结合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提出培养机制构建新的设计思路,建立“一条主线”、“三导四融”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三导四融;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新能源汽车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C/03C-0028-04
一、引言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产教“一头热”、研教“两层皮”、赛教“两分离”、证教“评价单一”等问题。产教“一头热”问题是师资队伍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较少,学校过度依赖企业资金和实物投入,而学校的优质资源未能对企业提供支撑,造成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最终沦为企业“低成本获取适用人才的储备库”。研教“两层皮”问题使得教学实践内容落后于研究生产,从而导致培养人才落后于时代需求。赛教“两分离”问题是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相脱离,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差异性大,参赛与未参赛学生技能水平差距较大。证教“评价单一”问题是指学生过分注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教学质量评价单一,缺少多元评价体系,与当下行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目前学校培养的高职技能人才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需求。
基于上述问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把握办学方向,紧贴行业需求,创新合作平台,创建了科学化融合机制,构建了规范化赛教学评价体系,多主体参与、多平台合作、多种评价机制共存的办学模式,建成“政府指导、行业指导、学校主导、产教融合、研教融合、赛教融合、证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三导四融”特色机制。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设计思路
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设计要以创新实践为主体,在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这条主线上,完善科学化融合机制,构建规范化赛教学评价体系。理顺政策法规、行业需求、学校实际相互之间内在关系,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将产、教、研、赛、证各要素之间逻辑关系作为理论研究突破口,形成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的研究路径。
创新性人才培养平台设计要以政府政策为指导方向,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导者,结合“产、研、赛、证”四个方面与专业教学关系,构建深层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支持下,“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企业互通技术,共享硬件资源,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双进双出、相互交流”,双向互助,共同发展。“研教融合”使得专业教学紧跟科技前沿,把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向,主动参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研制。“赛教融合”以全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大赛为引领,构建“竞赛标准、教学内容、训练方法、能力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标准。“证教融合”将汽车维修高级工、低压电工等证书鉴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将鉴定标准的技能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当中,证教二者相辅相成。
三、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形成
本文根据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现状,结合“三导四融”思想,构建了“一条主线”,坚持这条主线,结合“三个导向”“四个融合”理论指导,落实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并不断将实践结果上升到理论层面,不断完善总结,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如图1所示。
坚持“一条主线”,即是创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从实践层面到理论层面,不断完善总结,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三个导向”,是以政府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办学指导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引导,学校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切实落实人才培养实践方案,为行业培养出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四个融合”,将“产、研、赛、证”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搭建相应机制,为各要素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产教融合”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支持下,学校、企业互通技术,共享硬件资源,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双进双出、相互交流”,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浅层次、轻内涵”的问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力推行“創新实践+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双主体、双嵌入式培养”方式突出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同等主体作用。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各类优质资源凝成整体,有效嵌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计划、指导教师队伍、质量评价体系的“四共建”机制,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质性融合。形成了校企“方案双定”“岗位双选”“过程双导”“管理双联”“质量双评”的学生实践“五衔接”体系,全力推动实践教学管理上的双向互动;实施了多岗轮换、课题自选、主题培训、项目参与、正向激励、就业对接的“六驱动”模式,突出能力本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1]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着力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深入推进“引企入教”,探索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充分发挥了校企共建、协同育人作用。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与苏州金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汽商用车分公司、行云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创建实践与实训基地。苏州金龙科技有限公司与学校创建“海格学院”,参与专业教学当中,做到了“你中有我”。学校、企业互通技术,共享硬件资源,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等活动,深入企业中,实现了“我中有你”共建局面。
“研教融合”是紧跟科技前沿,把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引领教学发展,指引方向。由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与学校联合,成立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融入江苏省汽车维修行业研究先进技术,以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战略、规划、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为重点研究内容,充分发挥“政、产、研、学”服务平台作用。中心承担组织培训、讲课、技能传授、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等各项活动,承担上级主管部门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相关技术规范研究的重任,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检测、维护等问题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结合教育教学和行业发展要求,校企合作,成立灵通信息仿真教育研究院,整合校企资源,搭建平台,围绕新能源客车仿真教育开发研究。通过对新能源电动客车、混动客车、氢能源客车各组成模块,进行三维结构原理教学、操作安全规范、维修维护诊断,利用三维交互、虚拟仿真、网络考评、教学资源等对新能源客车的常见故障类型进行模拟诊断及维修,为新能源客车厂、用户、学校、维修企业提供汽车三维结构认知教学、工况原理仿真教学、虚拟诊断维修教学的工具,有效提高了学员的学****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将研究院研究的虛拟教学仿真系统应用于专业教学,研教结合,成果应用于技能训练,有效解决了教学与研究“缺应用、无推广”的难题。
“赛教融合”是以全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大赛为引领,创新“赛教融合”技能教学方式,构建“竞赛标准、教学内容、训练方法、能力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标准。专业教学为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知识、能力及素养储备,而技能竞赛又反馈出专业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检验着教学成效。两者良性互动、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职业技能竞赛综合考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求标准高于常规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开放互动式多样化教学试点,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指导竞赛。[2]教师借参赛指导,探索新方法、开拓新思路,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推行“学、训、赛”统一相通的教学模式,增强赛教融合,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互融互促”教学成效。通过技能竞赛方案引入专业教学之中,提高训练标准和加强训练难度,通过逐层海选、筛选、初选、终选技能比赛模式,进行学生、教师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之路,符合人才培养发展规律。以全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大赛为引领,创新“赛教融合”技能教学方式,构建了“竞赛标准、教学内容、训练方法、能力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标准,全体学生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证教融合”将汽车维修高级工、低压电工鉴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将鉴定标准的技能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取得证书直接计入学校学分系统。使得技能证书获取与技能教学融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解决了技能考证和教学考试“单一性、不全面”的问题。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证书考试内容,深化到专业教学课程学****中。实现课程学****成绩合格即达到参加汽车维修中高级工技能证书和低压电工作业证考试标准。完善“证教融合”课程体系,将证书考核要求引入到课程教学标准中,通过调研、论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已将汽车维修高级工和低压电工证考试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当中,证书取得,直接可以计入学校学分系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加强了证书考核力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技能大赛中出类拔萃,指导学生取得一次次优异成绩。“证教融合”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四、结论
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四个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得出现有的教育方式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构建“三导四融”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机制形成了以创新实践为主体,政府政策为指导方向,全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大赛为引领的设计思路,构建了规范化的赛教学评价体系,开发了多主体参与、多机制合作、多种评价机制共存,“政府指导、行业指导、学校主导、产教融合、研教融合、赛教融合、证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一条主线下的”三导四融”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将此机制应用于其他专业教学,取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唐未兵,[N].湖南日报,2018-03-29.
[2]茹新宇,——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8(12).
责任编辑:王新国
Abstract:"theunilateralpreference"ofproductionandteaching,the"twolayers"ofresearchandteaching,the"twoseparations"ofcompetitionandteaching,andthe"singleevaluation""highskilled"talentsinNewEnergyVehicleMaintenancemajor,,whichistoestablishanewhighskilledtalentcultivationmechanismofNewEnergyVehicleMaintenancemajorwith"onemainline,threeguidanceandfourintegrations".
Keywords:threeguidanceandfourintegrations;highskilledtalent;cultivationmechanism;NewEnergyVehicleMaintenance

9/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