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共安庆市委文件
庆发〔2016〕6号
★
中共安庆市委安庆市人民政府
印发《安庆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
实施清单》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皖发〔2015〕13号),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现将《安庆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实施清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安庆市委
安庆市人民政府
2016年2月29日
安庆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实施清单
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安庆跨越发展、重振雄风,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皖发〔2015〕13号),特制定如下行动清单。
一、主要目标
从现在起到2020年,着力建设“四个强市”:
——建设加速崛起的经济强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力争达到9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60%,。工业强市地位基本确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达到3000家,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达到10-15家,形成3个“千亿产业”。经济总量、经济增速保持全省领先,全市GDP突破2400亿元,人均GDP达到8200美元(按目前汇率),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40%以上,力争2—3个县进入全省同类县先进行列。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8个、安徽著名商标160个、安徽名牌60个,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强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一招鲜”工程,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万件和1万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开放式产业技术研发平台10家、企业实体型研发机构100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50家、众创空间等各类新型孵化载体20个。R&D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力争达到30%。行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逐步健全,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新增注册企业4万家以上,非公经济占比达到72%以上。造就集聚一批企业家、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高技能人才,构建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走在全省前列,成为长江经济带行政效能最高、干部状态最佳的城市之一。
——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全面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乡分别形成“十分钟文化圈”和“半小时文化圈”。以黄梅戏为重点的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到2020年,新创剧目30个以上,在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方面实现新突破。国有文艺院团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扶持培育100家民营艺术院团,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演艺团体和广泛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节庆品牌和“黄金周·黄梅戏”文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建成全国重要的演出聚集区和戏曲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与科技、旅游、互联网深度融合,争创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成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文化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形成20家龙头企业、14家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以上上市挂牌文化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力弘扬,居民素质不断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宜业宜游的生态强市。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城区水体水质好于地表水V类标准。市内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联网率达到100%。全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好于二级标准天数占比大于85%,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成4个以上国家级生态县,50%的县(市、区)达到省级生态县标准,80%的乡镇、村达到市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标准,基本实现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县域全覆盖。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建成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基地450家,总面积达到200万亩,生态农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林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全市旅游总消费达到7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二、工作重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制定《安徽省安庆高新区化工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