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文化遗产保护调研.doc

格式:doc   大小:8,2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遗产保护调研.doc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2/10/2 文件大小:8.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遗产保护调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是由【布罗奇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系部名称: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大二班级:机械2123姓名:张XX学号:312101010XXX
实践单位:寿县古城
实践时间:2014年8月05至2014年8月05日共1天
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暑期来临,在舒适惬意的假期里,我对我家乡的寿县古城做了次全方位的调研。在愉悦的实地考察和查找相关的史料后,让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并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
南门外石碑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寿县最北侧,在淮河的南岸北依豆腐始产地八公山,而又与凤台县城隔水相望。寿县古城墙修建于宋朝,在明清以后由于战争和洪水的诱因,促使了古城的不断的整修。寿县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著名的山西平遥古城还早了近100多年。古城是一座棋盘式布局的宋城,在本地我们称寿县古城为“四顶奶奶的脚盆”,原因是在距寿县城北4里路有座四顶山,山上有一座东岳祠我们通常称为“四顶奶奶庙”,由于寿县古城是棋盘式建筑俯瞰像一个盆,由此被寿县人民形象的称为“四顶奶奶的脚盆”。寿县古城墙周长7141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是用土夯筑,
生,多年后寿县发大水此蛇为报僧人救命之恩回来营救当地人民,此后东禅寺改名为报恩寺。日本侵华时曾攻破寿县,报恩寺在战火中虽遭受磨难但总体并未受到多大损坏,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寺庙内至今香火鼎盛,庙内清幽悦心,鸟声不绝,两棵千年银杏树伫立在大雄宝殿两侧,进入寺内令人心旷神怡。另一个极具特色的建筑就是孔庙,孔庙位于西大街,在元代的时候建造的,从元朝泰定元年到清朝光绪六年,先后修扩了42次。进入大门要先进过一座极具特色的石头拱桥,桥下是一潭清水倒影人群。进入主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千年银杏树,没错和在报恩寺的银杏树一样,都有着同样长的巨大树龄。大殿内供奉着儒家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首先是居中大雕像至圣孔子,然后是立在孔子两侧的站立的中雕像,左侧为宗圣曾子,复圣颜回。右侧的为亚圣孟子,述圣子思。在殿内墙上是一幅幅浮雕,上面画着孔子游学的经历。在孔庙的右侧伫立着极其吸人眼球的奎星楼,该楼由清朝乾隆年间知州张佩芳主持修建,全楼为木质结构,分三层,高20米,平地六角形,从上到下每一层都逐渐变小,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房檐,飞檐似鸢,飞冲向天,登阁眺望,整条西街尽收眼底。
在特有的传统节日方面,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庙会是其特有的欢庆节日。每到这天整个寿县古城内人流攒动,有赶来赶庙会的有来做生意的,庙会通常持续三天,这三天内城内城外都沉浸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在城门口有各方来的生意人,城门口有套圈的,打枪的,丢沙包的,弹弹珠中奖的
……应有尽有不胜枚举,在城内则有卖小饰品的,如卖玉器的,卖手链的,卖面具的等等,当然还有来自各地的小吃,此外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玩具。也许你们不仅要问这些都是吸引孩子的大人们干什么呢?大人们自有去的地方,这天还会有大量的家具商来到城外进行售卖,数量品种是平时的好几倍,而且价格也比平时相对较便宜,不仅如此有的物品也非常精致,除了家具还有平时常用的务农工具,不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比平时相对较好,当然最吸引女性的还是衣物大甩卖,这天好多衣物商来到这里进行衣物促销,同样物美价廉,在这几天绝对可以买到想要的衣物。
名点——大救驾
在特有饮食文化方面,最具代表的是点心——大救驾。在公元956年,周世宗征淮南,让赵匡胤率兵攻打南唐,南唐就是今天的寿县,在历经了九个月的激烈抗战终于攻破寿县,但是由于劳累过度,赵匡胤一连几天米水不进,在这时军中一位厨师向寿县当地厨师请教,做出了“大救驾”使赵匡胤胃口大开。后来赵匡胤称帝仍无法忘记这种美食,后赐名“大救驾”。
在民间艺术方面,寿县花鼓灯代是寿县当地民间艺术的翘楚,与其他地区的花鼓灯相比,在时间和地区的特定客观条件下,寿县花鼓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在特定的节日或重大喜庆的时刻,许多民间表演者着表演服装和乐器在大街上表演,场面是相当的热闹。寿县花鼓灯主
要的表演主线是以当地的事物或有趣的段子进行艺术的演绎,通过特色的服装和乐器以及动作,来展现寿县本地的风土人情。
在文学教育传递方面,孙家鼐就是当中的代表,孙家鼐是清朝咸丰年间的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皇帝的老师,后官至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等要职,在1898年7月3日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第一任管理学务大臣,著有《太傅孙文正公手书遗折稿》。又如今天的“舐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俗语成语全部出自寿县,在寿县文化无处不星光璀璨。
近几年,出于对古城的保护和人流的疏通,开始了城内向城外迁移的方针。城内的县医院,县政府,县一中等纷纷外迁,城外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城内的一些设施也开始整改,逐渐地将寿县古城打造成旅游文化名城,一些文化遗产无论是实的还是非物质的都将更大的加以保护,相信在未来这座古城将会越来越好!
靖淮门,这是从外拍摄的透过门洞可以看到里面的瓮城以及地上被来往车辆长期压的深深车轮印
靖淮门,这是从城内拍摄的可以看到墙上历史沉淀的印记
历经千年,依旧坚固挺拔的古城墙(组图)
组图一
组图二
组图三
组图四
清澈的护城河水倒影天空
通过护城河的石桥栏镌刻着悠悠岁月的痕迹
南门洞内的门里人石碑,上面是关于门里人的典故的纹理
报恩寺大雄宝殿正面照,旁边是两颗千年银杏树,整个寺庙幽静致远紫烟萦绕
孔庙大殿正面照,旁边也有两颗千年银杏树,里面供奉着孔子以及儒家有影响力人物,咋一看与报恩寺相似,其实是因为这两座古建筑布局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