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节地质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岩石在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变形和变位,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
地质构造地貌——由于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异抗蚀力而表现出来的地貌。
构造应力与地壳变形
一、岩层变形构造地貌
水平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方山与桌状台地、塔状地形
单斜构造地貌:单面山、猪背脊、格状水系
褶皱构造地貌:背斜山与向斜谷(顺地貌)、向斜山与背斜谷(倒置地貌)
水平岩层:岩层倾角小于5°
水平岩层在运动抬升中,岩体内各处受力不均,产生垂直于岩层面的纵横交错的、不同规模的断裂,再经过流水侵蚀切割,完整的地貌形体发育成为彼此分离的平顶高地。根据顶部面积的大小,可将平顶高地相对划分为构造高原、方山和桌状台地、塔状地形。
构造
高原
桌状山
方山
塔状地形
地形面与地层面相一致
2、单斜构造地貌
一组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倾角大于5°)的状态称为单斜构造。
单斜构造常见于背斜和向斜构造的两翼、或单斜构造地区(地壳运动使岩层水平产状发生变动,形成倾斜的岩层)。
当岩层软硬交互成层时,经剥蚀软岩层被侵蚀成谷地,硬岩层突出成山岭,就会形成单面山和猪背脊这样的地貌形态,还会形成格状水系。
硬岩层
软岩层
当单斜岩层倾角在5°~35°时,形成单面山。
山体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一致,两坡明显不对称,与岩层的倾向一致的一坡缓而长,较平整,称为构造坡(顺向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一坡,陡而短,较破碎,称为剥蚀坡(逆向坡)。
(1)单面山:
构造坡
(顺向坡)
剥蚀坡
(逆向坡)
(2)猪背脊:
在单斜岩层倾角较大(>35°)的情况下,则山岭形成两坡大致对称的猪背脊,又称为“猪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