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死亡诗社》——多角度看教育意义.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死亡诗社》——多角度看教育意义.docx

上传人:知识百宝箱 2022/10/3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死亡诗社》——多角度看教育意义.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死亡诗社》——多角度看教育意义 】是由【知识百宝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死亡诗社》——多角度看教育意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死亡诗社》——多角度看教育意义
站在课桌上,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一刻,世界仿佛就在你的脚下,苍穹也唾手可得,但你没有意识到,站在上面很容易摔的,一失足,便成千古之恨。
这部电影我大致分了三个角度:
校长与父母的角度,代表着正统与权利的诉求。他们追求传统,荣誉,纪律,优秀,固定的教育的模式,固定的评价标准,以丰富的社会经验给学生灌输理念和知识,他们是对的,因为他们也经历过学生时代,他们知道我们该做什么,现实中也是如此,父母师长教给我们的道理往往都是对的,我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一直到走错路的时候才后悔不已。他们是爱我们的,他们不想我们走错路,我们摔痛了,他们的心更痛,就如尼尔的死,最伤心的不是他那些陪伴他成长的同学,而是他们的父母。但是他们也错了,罗伯特·佛罗斯特说过:“两条岔路在丛林中,我选择走的人少的那一条。”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满困难,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青春需要发光发亮,然而父母把他们过早地扼杀了。要知道,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父母在的时候孩子拥有铺好的路,父母不在的时候,孩子突然没有了方向,但他们已不能重来,昔日的青葱年少如今只剩下白发苍苍了,尽管父母是出于爱,但却害了孩子。所以父母老师的教育应该重于(重在?)建议,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也说:“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做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在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才可以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
该放的时候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走一次,成功与否,至少不会后悔。
基廷老师的形象,却体现着对自由的憧憬和对理想的狂热。他是学生的光明,他教会学生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挑战那些在别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条,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无论是让学生撕掉权威关于诗歌的评价用自己的心去品读,还是让他们看到自己是如何随着别人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但他错误估计了飞翔的代价,凡事有度,就像金鱼不懂节制吃的度,最终过饱撑死。年轻人的确斗志昂扬,强大的生命力助他们振翅高飞,但他们不知道要休息,好容易落得力尽而坠,这一坠便翻不了身。所以诺兰校长批评基廷只讲浪漫主义的诗歌而不讲现实主义诗歌,告诫基廷十七岁的孩子根本不懂选择的自由与意义。基廷的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理念是对的,但作为教学理念,若不懂节制,不懂因材施教,难免误人子弟。
懂得收一收,给予适当的约束,在他们跌倒前扶一把。
对于尼尔,他面对的世界,只有选择和放弃两条出路,没有折衷的道路可走。尼尔是一个好孩子,是我最喜爱的角色,他是整部电影的中心,他是比较理解自由的意义的,而且这里有个微妙的设点,他是一个全优生,则是说明了成绩的基础性,成绩好的品行好的人才有梦想的基础,看看其他几个同样追求所谓自由的人,他们追求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放纵,在那个校会上的来电事件后,基廷告诉他们,"有大胆刺激的时候也要有谨慎的时候."更加说明了自由与束缚的关系。看尼尔的死,我们不能单纯看片面的,他虽然是追求自由的典范,但是同时也告诉我们他死了,就再也没有追求的机会了,这也是基廷所说“你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机会,例如上我的课。”尼尔有资格追求自由,但最终他不过是一个17岁得孩子,他还是不明白,至死也不明白在这追求梦想的途中,成功的只是少数,倒下的永远比到达终点的多。
保留追求的底线,凡事留一个下台阶,死了便没有再选择的机会。
于是到最后我认为,这部电影并算不上励志片,它是一部悲剧,这个悲剧不是单方面造成的,是尼尔老师和父母的过度压抑,是同学们的放纵环境影响,还有基廷老师对他不加节制的引渡共同造成的,而且三方都没有真正理解自己错在哪里。
人生不是永远能让你站在高处俯视四周,我们最终都是需要现实,毕竟人的基本动作还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