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岁暮归南山》赏析精选7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岁暮归南山》赏析精选7篇.docx

上传人:mama 2022/10/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岁暮归南山》赏析精选7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岁暮归南山》赏析精选7篇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岁暮归南山》赏析精选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岁暮归南山》赏析精选7篇
《岁暮归南山》原文及赏析篇一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明珠暗投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岁暮归南山⑴
北阙休上书⑵,南山归敝庐⑶。
不才明主弃⑷,多病故人疏⑸。
白发催年老⑹,青阳逼岁除⑺。
永怀愁不寐⑻,松月夜窗虚⑼。
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⑷不才:不长进,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挚友。疏:疏远。
⑹老:一作“去”。
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一作“堂”。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挚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苍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沮丧,他想干脆向皇帝上书,又很迟疑。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写出来的。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明珠暗投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终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事实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觉:现实是这样令人悲观。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冲突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详细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非常困难,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理想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谢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的确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亡,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困难。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终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行能不忧虑着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困难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行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尴尬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漫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非常相像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涵无余。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苦痛悲观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注解】:篇二
1、北阙:《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2、青阳句: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青阳:指春天。
3、虚:空寂。
韵译】:篇三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恳求谒见,
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
因为我缺少才能方被明主遗弃,
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
时间消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苍老,
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退。
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
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岁暮归南山》原文及赏析篇四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翻译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挚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苍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注释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长进,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
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
故人:老挚友。
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
逼:催迫。
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
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
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
鉴赏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事实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觉:现实是这样令人悲观。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冲突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详细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非常困难,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理想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谢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的确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亡,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困难。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终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行能不忧虑着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困难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行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尴尬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漫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非常相像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涵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言外之意,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创作背景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沮丧,他想干脆向皇帝上书,又很迟疑。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写出来的。
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在长安落第后,诗人王维曾经邀请他到自己供职的翰林院见面,谁知不久唐玄宗驾到了。孟浩然一时惊慌躲到了床下,王维不敢欺君,道出实情。唐玄宗也没有生气,还命孟浩然出来作诗。孟浩然便吟咏了这首《岁暮归南山》。
赏析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改变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间也在不停止地消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心情,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非常有力,它包含了困难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特别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矗立在岘首山上,令人仰慕。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心情。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最近更新

2025年度火锅店供应链金融支持服务合同 10页

2025年度渔船租赁捕捞作业与渔民培训合同 10页

2025年度混凝土搅拌站租赁与环保法规遵守合同.. 9页

2025年度消防安全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合同 10页

缺氧患者的急救和监护专家讲座 38页

2025年度海洋环境保护设施海域使用权租赁与污.. 8页

2025年度活动板房租赁与临时办公场所合同 10页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基础知识专家讲座 67页

2025年度法律咨询辅导服务合同 8页

2025年度河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承包合同样本.. 8页

2025年度汽车零部件销售返利合作框架合同 10页

2025年度汽车配件贴牌销售与汽车行业标准协议.. 9页

2025年度汽车美容护理深度服务合同 10页

2025年度汽车租赁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合同 10页

2025年度水稻种植回收与生态农业发展合作协议.. 8页

2025年度水泥原料运输与仓储一体化服务协议 8页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诊疗原则 27页

2025年度民营企业退休技术专家再聘用合同 9页

2025年度校园体育器材更新换代采购合同 9页

2025年度机场接送司机兼职合作协议 8页

2025年度智能管道维修养护与数据监控服务合同.. 10页

2025年度智能监控系统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 9页

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 7页

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 16页

小活动 大德育 11页

换流站检修二次人员上岗资格考试题库 48页

倒置式屋面工程施工方案 15页

2021年大学四部曲四部曲阿德陈艳 4页

太乙北极真经 99页

冠心病随访表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