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清黄元吉原著蒋门马校注本 】是由【binawu_66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清黄元吉原著蒋门马校注本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清&183;黄元吉原著蒋门马校注本
总序
东汉桓帝时,张陵创立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致道
成仙为终极追求目标;千百年来,道教徒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创造出了一系列修道成仙的方法,这就是道教的外丹修炼和内丹修炼;
外丹是以天然的药物和金石为基础,通过烧炼,制成可以服食成仙的丹药;内丹是以人体为鼎炉,通过人体内精、炁、神的转化,脱
质而成仙;修炼二者的结合,即内功和外行;道教修炼的根本是清静身心,以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为圭臬;称一念不起
谓之清,灵台无物谓之静;道教清静功夫强调的是少私寡欲,不喜不悲,不怒不恨,不嫉不妒,心正自明;首先是事来则应,事去不
留;不是没有思想意念,完全无知,与人事脱离;是“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而“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谜”;
在至清至静境界的作用下,人自身体内能产生反应,促进心理生理调节,引导体内平衡纯净,生理升化;说明清静还是一切修炼方法
的基础;道教清静修持要求的就是清静寡欲,是“上善若水”,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样,澄心绝虑,少私寡欲,不为尘染;道教的
修炼“内丹术”,每一步都是在身心清静的状态下去磨炼,每一次练功都是按无为——有为——无为的自然法则循序渐进地操练;要以
正至静,以静至明,以明至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从而合道存真,这是内功行印证;同时,道教修炼还强调外行,就是要济世度人、
慈心于物、积功累德,这样才能度己度人,得神仙之护佑、神灵之
感召;所以道教徒将一生的修炼历程概括为修道立德或修道养德;
外丹与内丹虽然起源时间相距不远,但受当时社会文化和历史
背景的影响,在唐末以前外丹修炼一直都十分盛行;后来内丹修炼逐渐兴盛起来;内丹派首先兴起的是钟吕派,不久便发展有南派、
北派、中派、东派、西派、伍柳派、三丰派、千峰派、女丹派等,修炼的丹经主要有钟吕传道集、悟真篇、灵宝毕法、入药
镜、五篇灵文、大丹直指、道窍谈、金丹大要、张三丰
大极炼丹秘诀、性命圭旨、伍柳仙宗、性命法诀明指、孙不二女丹次第诗等,可谓是门派林立、卷帙浩繁;虽然如此,但
内丹派功法仍然有规可矩,有蹈可寻,不外乎在“顺逆”、“性命”、“阴阳”、“有无”这四个方面下功夫,进而总结出了炼己筑基、炼
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粉碎虚空的修炼程序,这本身就是一个逆修的过程;道教认为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
神做的是命功,属于有为;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做的是性功,属于无为,所以有“性命”与“有无”的说法;而整个修炼又是一个去
除人体阴质,还就纯阳之体的过程,所以又有“阴阳”的说法;既然如此,内丹修炼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
因而在方法上也有相应的变化,这也是道教丹道法派林立的缘故;鉴于此,我们将历史上道教内丹著名法派及其经典收集起来,加以
整理研究,希望能对广大道教内丹爱好者有所裨益;
道教丹道修炼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当代社会而言,一个
修炼丹道的人,一定要把忠于家国,孝于双亲,和于友邻作为修道的基础;正如湖北黄陂木兰山道观的一副对联所言:织杼织声停,
为寇,替父从军,忠孝劳名飘千古;庙貌庄严在,显化无私,灵威有赫,神仙妙通具千秋;质而言之,一个人修炼必须有益于国
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有益于自身、有益于子孙,这样您才能着手去做功夫;这也是我们编写这套中国道教丹道修炼系列
丛书的宗旨所在;
黄信阳
2003年5月序于北京
前言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生平
不详,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
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可惜搜求不到;
黄元吉学际天人,修养工夫又达到“金液还丹”的高深境界,
他以精深的学养透彻阐发道的全体大用,将内圣外王之学和千古口口相传的返本还原之法融为一炉,宣泄于道德经讲义之中;道
德经每章的讲义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以儒学为本并辅以丹道理法以讲解老学,后一部分则几乎纯以丹法诠释经文;以儒学而论,
一“仁”字可以贯之;仁,修之于己即是“忠”“中心日忠”,中即合也,使合于“天地之心”,也即自明明德,施之于人即是“恕”“如
心为恕”,推己及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以成己,恕以成人,已立立人,己达达人,正己以正人,无非推己以及人,重在一
个“诚”字、一个“感”字中庸25章:“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易经·成卦:“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其
根本在于个人的修养,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而广之,可以齐家治天下;道家则不同,谓一人之身即
一国之象,神犹君,精犹臣,气犹民;知治身,则能治国;内圣外王,其理一贯;治身之道,元神居中处和,自然精定气足,气血充
盈,身得长生;治世之要,君上端拱无为,自然臣安民足,风俗淳美天下之法,顺行逆施,用文
用武,因机而动,随时以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乐育堂语录是记述黄元吉内丹心法最为详尽的一部书,细细品读,可以想见当时黄元吉随问而答、因机设教、因人而异、因
病施治、对症下药、循循善诱的动人情景;遗憾的是全书内容庞杂又没有条理,只有答案而没有弟子们的问题,看来这是一本指导实
践的手册,不是真正亲身实践体验的人,是很难完全理解和融会贯通的;
道门语要比较有条理,略有门径可循;工夫虽从守中入手,
讲究采取烹炼之工、运行周天之法,似乎详说命功,然其要仍归于性学,盖以“性无命则不立,离命即不足以见性”,命如刀,性如刀
之锋利,欲得锋利之性,宜从磨砺刀刃之命功下手,故知修命仍是为了修性;
尽管黄元吉之书无系统条理,但想看到黄元吉的内丹诀法整理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恐怕是一个奢望;陈撄宁的口诀钩玄录
只完成初集就中止了,因为“道门中之卓识者多不赞成此举,谓为‘泄漏天机于道有损无益’;”李永霖的隐仙派丹诀指要也是粗
具条理梗概而已;
内丹学不同于其他学问,贵在明白原理后身心实践;但各人的
身心素质千差万别,效验反应也是五花八门,修养方法当然也因人而异,因此对黄元吉文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是理所当
然的事;但糟粕与精华全视学者的程度和见识而定,而且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能一概而论;读者自己去细心参悟,印证自
己的身心功夫吧;
整理校注说明
一、道德经讲义,以上海新学会社藏版为底本,参校萧天石
道德经精义本、梅自强颠倒之术;各章另加标题,以便查阅;藏外道书所收江起鲲校道德经讲义为残缺本,至53章
止;萧天石道德经精义实即是江起鲲校本全本,都署名“丰城黄裳元吉著;后学奉化江起鲲校”,只是书名不同,精义本另增例言
和马杰康序,错讹较少;梅自强颠倒之术本,无弟子序和道德经总旨;
二、乐育堂语录以成都二仙庵刻五卷本为底本,参校上海古
籍出版社五卷本、道德精华第六集之五、北京天华馆四卷本也见藏外道书第25册、中国道教协会内部流通四卷本;各段依
照大意,加上相应的标题;以上各种版本都有龙腾剑跋;上海古籍版的乐育堂语录与道藏精华其实是同一版本,但前者增加
了题解,后者增加了萧天石序,前四卷有眉批为泰国赞化官本,第五卷无眉批为成都二仙庵刻本,都有王道源弁言、韩佛果序,都为
;北求天华馆四卷本为果圆居士重刊本,有果圆序、朱鹤亭序,版本较晚,而且眉批与上述版本不同;道协内邮流
通四卷本系据天华馆本重刊,无眉批;
三、道门语要,以北京天华馆本藏外道书第26册为
底本,无参校本;
四、道家内丹学的入手功夫,一直是由师傅当面传授给弟子,
不写在纸上;黄元吉的书中员有提到,但十分简略;陈撄宁所撰的静功疗养法,对于入手功夫的理论和方法都非常详尽完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