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分通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心得 】是由【fengruili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分通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心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ui
£ffi
合格IPt
上;
j|
*J£WCT)
J-
底立:JMK1A事尊试莆门舍廿的葦由宜祥为it
高分通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室经验
湖南-chaochaeE'l184(306294345)12:18:17
一迥注flhfi柚工思昨!54&増试■2D12Wi
■ME
ttS
j£補力:芍蹄配
%Im■■ ■ ■
[一注考试日记]从今天开始记日记,持之以恒无坚不摧
距离注册考试还有158天,今天偶然看到论坛还有复的习惯还得追溯到小学两三年级的时光,呵呵,感觉年代久远了!注册考试是个过程,需要坚持,保证每天的看书时间和做题量才是通过考试的王道,借此记日记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自己目前复也在规范相应的位置做了明显的标记,平时的做题和考试的时候不要粗心大意漏掉这些提示,防止掉在题目的陷阱里面咯。关于新规范,还需要等待施老的书对规范的条文和对应的题型进行一定的复习,这个应该需要花15-20天来完成了,其余的时间就是题海战术了,期间阅读下规范,做到两手抓两手到要硬,呵呵!
最近做了2010和2009年的真题,严格按照考试解题过程完成,感觉还好,并不是很难,不像有些参考书那样,搞那么多需要计算的东西,那不符合考试的实际情况,辩证的看待他们吧,呵呵。
真题需要做个3-5遍,把握考试的节奏,争取考试的时候不要太狼狈就好!本月目标:
1:16号完成第一遍真题的模拟考试,估计新书也到了2:17-月底完成施岚青应试指南关于新抗规,混规,高规的相关章节的复习3:利用空余时间阅读规范条文
2009年真题总结:混规,高规,抗规是采用的老规范,做题过程中尽量翻看新规范,同时对比了下老规范,对规范的改动之处有了更深的记忆。
总体感觉试题难度一般,部分试题较偏,找规范的出处确实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可能是自己复习还不到位吧,因为找到规范的出处后题目的解答过程真的不难,希望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在考试的时候得心应手吧。在做题的过程中还是犯了些不该犯的错误,在此记录下以便警告自己:
1、上午14题,自己验算了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后没有验算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导致答案选错,非常非常不应该,应该严格按照条文的要求做题,不要主观遗漏;
2、上午23题,题目未读全,审题不严格,计算过程没问题,但是导致答案选错;
3、 上午30题,自己脑袋完全发热,局压的Ao应该是按照两边增加1200来考虑,但是自己按照370来考虑,自己想想都好笑;
4、 上午36题,审题不严格,题目要求计算柱顶弯矩,自己把柱分担的剪力算完就勾了答案了,不该不该;
5、 下午8题,这个题我看到答案后简直想哭,真想给自己一下,题目是桩基础,计算柱边承台的弯矩,我居然按照独立基础的算法计算出了柱边的承台的弯矩,我那个晕呐,简直是太无语了,考试要是这样那岂不是被笑死,切记切记;
6、 下午12题,看到规范条文却没有按照条文公式去解答,参杂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但是通过这个题自己掌握了求Esi的方法,也算是有一个大的收获吧,
7、 下午13题,还是看题不仔细,题目给的是经过修正后的特征值,自己却直接拿着去解题了,导致错误,不该不该;
8、 下午25题,粗心大意,找到规范出处,看到是9度,却不想着去计算竖向地震力,无语,可能还是练习不够,解题意识不好,汲取教训、
9、 下午27题,对题目给出条件没读全,这题简单,主观意识作怪,看到连梁就觉得应该全长加密,殊不知早就掉到大陷阱里面去了,将来可要记住对于题目的条件可要好好的读读,起码别人画上去也是蛮辛苦的,哈哈,不然可能有个大坑等着你往里面跳咯;
10、 下午29,30题,不属于常规题,可以说比较偏了,但是自己都找到了规范的出处,但是平时自己接触非常少,比如29题是高钢规,平时哪里看过哦,看来还是得引起对于这些规范的重视了,虽然题量少,但是平时有事没事还得翻动翻动,其实29题一点都不难,找到规范条文后就是按计算器了,但是有个wp,这个是在钢结构的塑性设计里面提到过的,我的个天,那也是平时比较少看的,哪里还记得是怎么算的咯,自己主观认为就按照I/y这么算了,这可是弹性的算法,弹塑性的算法可是2Sx咯,切记切记,以后就不要掉进去了。关于30题,还真是一头雾水,虽然找到了出处,一十半会还要理解条文,时间花费太多,估计考试的时候我看到这种题后会直接过了,到最后再来攻克他,嘿嘿
11、 下午31题,属于自己灵活变通的能力不足,自己已经可以解出罕遇地震下的弹性位移了,为什么自己不想一想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计算中的区别呢,不就是地震影响系数不一样嘛,这么简单为什么不深入想想呢,这个考试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因为考试的神经更加紧,一部小心就钻了牛角尖了,要注意,多锻炼,学会深入思考,出题人也是经过深入思考才出了这么个题的;
2009年的真题出了不少不该出的差错,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再犯或者说尽量少犯,不要丢这么些不该丢的分,太不值得了啊!!!!切记切记!
新高规这几天又读了一遍,又发现一些地方还理解不深,看来还得等施老的书来加强理解啊,接下来再读一遍新混规
今晚计划完成2008年的真题的上午卷,希望这些错误要少犯,读题审题注意啦注意啦注意啦!!!!
2008年真题(上午卷)总结:
08年的钢结构部分计算量较大难度不大,因此考试时时间分配就需要注意了,混凝土和砌体部分难度和计算量不大,题中陷阱较多,考试的时候也需要多多注意,因为考试的时候毕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跟现在做试题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关于上午卷的做错的题和有疑问的总结如下:
1、第2题:柱箍筋选取的时候按照表格选取了直径和间距,没有去考察体积配箍率的问题,还是不熟悉的问题,做这种题的时候还应该考察:轴压比—配箍特征值—计算配箍率—验算
是否满足最小配箍率;
下面总结下关于梁、柱构造要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梁方面:
1)梁端纵筋底顶面积比;
2)纵筋最大、最小配筋率;
3)贯通筋的选取;
4)受压区高度限值;
5)箍筋直径、间距;
6)箍筋加密区长度;
7)箍筋配箍率;
8)箍筋肢距;
柱方面:
1)纵筋最大、最小配筋率;
2)箍筋间距、直径;
3)体积配箍率;
4)箍筋肢距;
5)箍筋加密区长度,应核查是否应全高加密;
2、第17题:真题参考书提供的答案错误,题目要求按稳定验算,答案按照强度求解,有问题;
3、第20题:有疑问,《钢规》:双角钢截面取一个角钢对与填板平行的形心轴的回转半径。但是答案提供是选取的最小回转半径,与规范有冲突,何解?还得请教下高人;
4、第26、27题,这两个题是之前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见过的题少,容易忽视,自己做的时候还得边看规范边理解再做题,花费不少时间,这也敲响了个警钟:不要小瞧一些平时见得不多,参考书中没有重点讲述的规范条文!!!!
5、第30题:简单的题啊,一疏忽又错了,曲,这里的底层层高肯定是算到基础顶面嘛,
还是意识不强,见到这种题就应该想到H的取法有哪些类型才好啊!
今天开始再次阅读混凝土规范,今晚做2008年下午卷,保持心态,耐心读题解题!!!
2008年真题(下午卷)总结:
08年的地基、高层部分计算量和难度都不大,桥梁部分6个题中就出了3个偏题,全部做下来后该错的不该错的累计错了8个,慢慢来慢慢来吧。不过总结了个小小的经验:凡属题目给定条件没用上就选出的答案,答案基本是不对的,这个经验应该是符合一般的规则,至少从我做的这些错题来看就是这样的,因此,考试的时候对条件的阅读需要谨慎,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多做题啊,只有在训练达到一定强度后看到给定的条件就能想到出题人想要干啥,这样才不会被他给整到咯。
关于上午卷的做错的题和有疑问的总结如下:
1、第14题:一方面是自己粗心,锚杆长度的构造要求:1>40,自己看规范的时候对自己写的东西视而不见,该错;另一方面符合我上面总结的规律,题目条件中给出了锚杆钢筋的直径,自己看了,不知道有什么用,直接跳过了,后果就是选出的答案错了,即便是有些相对的条件那也需要自己找到条文把他排除掉,所以这些条件还是属于有用的条件,要是不管它的话会遭到报复滴;记住:很多题目的答案是包括计算值和构造要求两方面;
2、第22题:自己对规范条文理解不到位,属于该错类别,概念不清导致计算错误,现在对那个条文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了;正因为概念不清导致对题目的条件研读不到位,对相对条件的分析出现了问题不能选出适合题目要求的条件,导致出错,
3、第24题:没客观考虑题目所给条件,主观意念太强烈,导致出错。题目给出第5层平面,自己一带而过,没去想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还是构造边缘构件,自己直接就上了约束边缘构件,出错;
4、 第27题:何等简单的题啊,错了!曲做题的时候翻规范不到位,限制条件忽视了,需
要注意,最好把限制条件写在公式的旁边,这样考试的时候减少出现漏掉限制条件的情况,免得丢分;
5、 第30题:我真想骂人了!这种概念性质的题基本是送分的,翻到了条文为什么不好好读一读呢,错了,给自己一个提醒:不要着急,每个字都看清楚了,不要想看天书一样的扫过去,不然会后悔滴!;
6、 第34、35、40题:估计这就是传说中的难题了,,就是平时从来没接触过,也没看过几遍,说白了就是最早最早的时候看过一遍,旁边划了几笔,可以说看到这个题自己有点慌,那么长,条件那么多,晕了晕了,其实回过头看看,也算给自己上了一课,毛主席说得好,“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言论用在这里非常恰当。对于这种类型的题自己应该做到:首先不要慌张,因为这题是看起来让人晕,实际上你定好了神后不慌不忙的看看条文和条文说明后就一口气可以把它拿下,不像有些看起来简单的题其实还需要翻看好几条条文,算一些个参数那样的,这种题一般就是一个公式能够解决的。下次再见到这种类型的题后就这么办吧,定定神,老子一口把你吃掉!
现在不怕做错题,学会总结,尽可能做到同一个错误不要犯第二遍吧,再次把这个总结写一遍,提醒下自己:凡属题目给定条件没用上就选出的答案,答案基本是不对的,即便是有些相对的条件那也需要自己找到条文把他排除掉,所以这些条件还是属于有用的条件,要是不管它的话会遭到报复滴
2007年真题总结:
今天家里有点事情,上午就去忙活去了。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完成了07年的真题,遍在群里聊天边就把这套真题的感觉和总结在这里写下来吧。
做了这么几套真题,感觉出题人真的是在找平衡,这里难那里就简单了,不会都非常难或者都非常容易,所以不用担心,碰到棘手的题就大方的跳过吧!后面还有大片的橄榄枝向你招手啊,哈哈!但是自己还是要小心,不能掉以轻心,不然会后悔的,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好了,不扯了,进入真题,总结总结07年的吧,有技术原因—规范理解问题或者是复习不到位的问题,当然也有非技术原因—粗心大意,我发现这个很难解决啊,怎么样才
会不粗心点呢苟丿,总结下:一、混凝土方面:
1、 上午第6题:答案有问题,不知道群友们有没有做过这道题的,也可能是参考书的问题吧;水平段的地震影响系数不就是等于最大值么???不知道答案里面怎么冒出个
,无缘无故,求解!
2、 上午第13题:答案还是有疑问,关于最小配箍率的问题,应该是先用最小配箍特征值求出配箍率后再验算此配箍率是否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但是给出的答案是直接用配箍特征值求出了配箍率后就用上了,然而这个值是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箍率的,何解???
钢结构方面:被纸老虎咬了一口
1、 第21、22题:这两题属于技术原因了。自身对这两个点理论有认识,但是做题倒是不多,
所以既花时间又没成果,做错了!匕1",关于多台吊车组合的问题今天好好的研究了下,有
所收获,核心:选最不利的布置,在草稿纸上就要找出这个布置,然后去解体,这样既快又准。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题肯定要拿下;
2、 第24题:答案有疑问。这里明明只有6个柱子嘛,为什么下柱计算长度的折减系数是按大于6根柱子去取呢,这怎么做得到正确答案哦,偶滴神啊!先记在这里把,等真题全搞完了再集中发个贴子求助群友们去算了;还有一个,这种题目出起来很吓唬人,题目这么长,题目这么多,切忌心浮气躁,一个个的做,实在没头绪的直接pass吧;
3、 第29题:对于单面连接的单角钢在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折减系数,但是这里写双角钢,自己主观认为连在一起了,晕,理解偏差也忒大了点吧,牢记昨天总结的经验啊,没有条件是不要用的!!!
砌体和木结构方面:没有问题,全部拿下
地基基础方面:一个粗心大意丢了一分,唉
1、第10题:设计值啊设计值,切忌土压力是标准值来的,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啊!!
高层、高耸结构方面:简单而不失陷进,出题人高明啊,还是自己的问题,学习着!
1、 第21题:自己有事自作聪明,把分子和分母的剪切模量约掉了,完全不记得底层和二层是采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咯,悲!自己还划出来了咋就看不见呢!注意啊注意,如果出题人刻意搞些这东西出来要小心啦;
2、 第26题:粗心大意,自己写着要取小值,可是看到两个数字后就去选了个大值,太恐怖了!我无话可说;
3、 第28题:读了条件忘记用了,可能还是没深入脑海,意识不足,如果意识强烈的话应该是看到条件就能够想到要干些什么事情了,这方面还得训练,努力吧;
4、 第29题:我的心那个痛啊,,居然在后面写属于(,),对答案的时候没吐血就是好的了,以后这种错误就不要来了吧啊;
桥梁部分:
1、第35题:题目长,参数多,其实就是力学平衡的问题,好好研究了下答案,自己没去做了;
总之07年的总体感觉还不错,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状态吧,明天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把06年的真题整完,可惜施岚青的书还没到,看来这个月的计划得改改了,就改成看规范吧真题做完了一遍后再把规范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看一遍,把一些容易遗漏的再次标记下,把一些平时不太在意的条文好好琢磨琢磨,希望能有所收获咯!
2006年真题总结:
利用周日的一天时间,模拟考试一次,遇见不会的丢,会的就尽可能的去做,最后结果:上午卷花了两个半小时,做完没检查了,直接对答案,看看自己一次性正确率有多少,结果错了9个;下午卷同样采用这种方式,花掉两小时四十五分钟,错了10个。算是基本满意吧,在这里好好总结下:
混凝土部分:错了3个
1、上午第8、9题:错误性质一样,看规范没看全,参数的取值看了一半就用上了,敲个警钟,不要着急,看全了再用。这也需要在考前这段时间再把规范细细研读下,把一些条文该标记的再标记清楚;
2、第11题:个人平时的习惯导致错误,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概念自身很清楚,但是自己平时算配筋率的时候不需要那么精确所以一般是用的bh,但是精确的是bho,以后不能马虎了,要实事求是的计算每个参数,不管近似值还是精确值自己都需要认真对待,养成良好习惯;
钢结构部分:错了5个
1、 第19题:大意了大意了,剪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梁上本身的集中力和均布荷载,自己考试
的时候直接看到题目给的V了就不记得q了,晕乎晕乎;
2、 第20题:同混凝土第一条一样;
3、 第24题:不懂,看了答案还没搞懂,不晓得怎么来的,直接无语;下次求教群友们去吧;
4、 第25题:自己貌似对计算长度不是很敏感,以后要记死了,凡要取计算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条文出处给写出来,不然宁可不做,做了很可能是错的,切记切记;砌体部分:错1题
1、第30题:粗心大意,,不错才怪,细心点吧;地基基础部分:错4个
1、第14至17题:复习不到位,基本没去看过,地基规范的附录R,白纸一张,一点笔记
都没有,所以提到“实体深基础”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蒙了,第14题尝试着做了下,没做出来,放弃;后面几个看了下题,被第14题打击了,没心思了,索性把他们全部放弃;高层部分:错4个
1、 第24题:看题太快,漏了个字,导致解题方向错误,再次敲个警钟;
2、 第26题:简单的题但是没看到条文,以后还考这类型的题的时候就要把那一节的条文读一遍,找到后就没问题了,看起来很花时间但是时间能控制住,因为范围不大,能拿分,注意了;
3、 第27题:看题太快,漏了个条件,看到现浇框架-核心筒后就把它定性为混凝土结构了,后面还有个条件说外围是型钢混凝土框架,晕,导致解题方向错误,再次敲个警钟;
4、 第28题:有个疑问:底部总剪力不满足剪重比的要求而采用放大系数调整底部总剪力后,对底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是否需要调整呢?下次集中发帖问问了;
桥梁部分:错2个
1、第35、36题:规范不熟悉,没有耐心去找,桥梁的规范还得好好看看。
从做错的题来看,自己粗心做错5个,占了四分之一,太高了太高了,其他做错的大部分都是对规范不熟造成的,其实并不是都很难,有好多是只要熟悉规范的话完全没问题,真正难得还是不多,不如地基的那几道,呵呵,名字都没见过心情一下就复杂了,尤其是考试的时候,那真的有点晕,自己一定要定定神,不能自乱阵脚啊,呵呵,从这几套真题来看,自己总结如下:
1、考试的时候看清题目,不要追求太快,在时间范围内就好,欲速则不达;
2、不能忽视题目所给的条件,条件99%是有用的,没用的是极其极其少,所以自己宁可认为它是必须要用到的,没用到就作出来了的答案十有八九是不对的,除非自己有十足的证据不需要那个条件;
3、后续的复习还需要对重点规范进行细致研读,查漏补缺,尽量减少死角盲点;
4、认真对待后面要做的兰定筠的模拟题,一定端正态度。
兰老师实战训练第一套模拟题上午卷总结:
感受:
1、计算量比真题的大,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有帮助;
2、答案里面有错误,不可避免;
3、个别题目还使用老规范的公式,不可理解;
4、还是能在模拟题里面学到一些新东西;
5、部分有争议的条文在这里也有体现,但是都不是按规范来的。
具体情况:
1、题14:答案明显错误;题里面的选项全是20的钢筋,答案却给出了22的钢筋;晕乎,但是按照题目条件自己做的没问题;
2、题31:局压是否考虑折减的问题,这里考虑了;规范不要求考虑,从历年真题出题来看,真题都给了提示直接说明不考虑折减;如果今年考到的话应该也会提示这个吧;
3、题32:从规范来看,单排孔混凝土砌块独立砖柱是需要调整的;参考答案参照《处理意见》没有调整,考试的时候还是严格按照规范来咯;
4、题38:计算箍筋的时候采用老混规的公式,无语;
5、题39和题40题目比较新颖,自己有所收获,值得学习;
6、自己粗心又做错了题5和题33,相比之前有所减少,继续小心,争取没有;
7、题4是自己的对规范的理解不对,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深入的理解规范条文,有些东旭还是需要动手才会有所发现的。
今天完成了混凝土规范的在一遍阅读,有所收获,但是依然需要通过题目的训练来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条文。明天开始《抗震规范》的新一轮详细阅读,加油!今晚完成兰老师第一套模拟题的下午卷,希望会有更多的收获咯!!
补充内容(2012-4-1822:21):
下午卷桥梁的题真的是太BT啦,我快晕了!
兰老师第一套模拟题下午卷总结:
兰老师的实战训练计算量实在是太大,大部分的题都是要算一阵的,不像真题那么直接,绕的弯子太多了,这个跟考试的情况就差距太大。本来今晚是想昨晚第二套模拟题上午卷的,是在是力不从心啊,认认真真的把混凝土做下来花了我120分钟,平均8分钟一道题了。我琢磨着换个角度去看待这套实战训练题:
1、 不能把它当作考试试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去做它,因为计算量太大,时间肯定是不够时间长了自己会有挫败感,于己不利;
2、 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我想我就把它当作给我查漏补缺的工具和练习自己书写速度和准确的工具吧,因为用它来锻炼自己控制答题时间的能力看来是不行了,解题过程太长了,真的太长了,有些题出得也很偏,因此当作以上两用我想应该还是可取的;那么答题时间控制的话还是需要用真题去衡量,所以呢在这一轮复习后再次来一遍真题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3、 那么我对这套实战训练的总结就把在这里面学到的和感受深刻的一一记下来,这样的话能够是自己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了。也希望能给群里的朋友们分享下我的收获,有用的大家一起接受;没用的就一看而过;如果总结的是错误的就希望大家能够替我指出来,别让我一不小心钻进去了,先谢过了。
关于第一套模拟题(下午卷)的收获:
1、 木结构中的结构使用年限需要注意:1)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需要调整;2),这个需要注意;
2、 主动土压力计算的时候如果根据郎肯主动土压力理论或者库伦主动土压力计算的话就需要知道土的内摩擦角,而不是土对墙背的摩擦角,此处容易混淆。
如果给了土对墙背的摩擦角而没有内摩擦脚那么就根据土的类别去查附录L吧;
3、 从桩基础的几个题来看,我对桩基础的熟悉程度还不够,还需要对桩基规范深入阅读和理解;
4、 关于风荷载基本风压的取值:(50年);在计算风
;。;(这条是从兰老师的答案中总结的,不知对不对,还需要更多的题目来检验)
5、 %,间距和直径详见高规;
6、 从下午卷的桥梁试题来看,兰老师的题真不是常规题,关于徐变的来了3个,直接晕倒。还得好好看下桥梁的规范啊,不过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这桥梁部分的不会考得这么变态的,不要太紧张;
收获还不小,填补了些漏洞,希望还有更多的收获吧!
点评
今晚情绪有点不对头,总是心不在焉,不晓得怎么搞的。把兰老师第二套模拟题的钢结构做了下,总感觉怪怪的,可能是自己有点毛糙所造成了。再做下去也会是错误和漏洞百出,索性打开电脑写下日记得啦,权当休息休息,从之前做真题开始算起也算是连续做了十来个晚上的题了,感觉还不错。希望能继续保持。
今晚接下来的时间就把桩基规范看完算了,题今晚就不要做了,实在是无法完全集中精神,可能是做题做的疲劳了,嘿嘿!调节一下,正好今天白天还剩了点点桩基的没看完。
周末估计只有明天下午和后天才能复习了。明天上午要陪老婆去搞个产检,哈哈,9月份就要当爸爸咯。这阵子自己在办公室复习把老婆一个人留在家里,真是不好意思啊,回头好好的弥补弥补,在此也要谢谢她给我的支持和鼓励。明晚再陪她去看场电影,听说《超级战舰》还不错,网购两张票去看看,其实也好久好久没有跟她一起去看过电影了,正好借此机会去看看。
休息放松一下再集中精神来复习,事半功倍。加油!!
天空发表于2012-4-2109:10©
,2010年的真题里考过一次,对于围护构件仍取50年的。这个...
谢谢天空的意见!我翻看了下荷载规范,条文说明里面说“围护结构其重要性与主体结构相比要低些,可仍取50年”,可见是在重要性方面有这么个规定。现在的新规范里面已经没有对重要性这方面对基本风压有规定,,?我看兰定筠老师的模拟题里面是这么放大的,不知道对不对,还需要再次来确定下哦!
我这么想:对于敏感的结构,*wo,那么关于其承载力方面的计算均应按照这个值来计算,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呢?
2011年上午卷总结:
今晚完成了2011年上午卷习题,自己的状态可以,注意力非常集中,不像早几天晚上那样了,总算松了口气。2011年上午卷总体来说不难,就是钢结构的题目有点吓人,其实每个小题倒也不难,估计进考试也会有这种看起来吓人的题目,要镇定,不要被吓傻了。但是其中有些细节还是要注意:
1、 把题目看仔细,不要节约读题的时间,切记,今晚还有个别题目出现这问题,导致计算不出答案,反倒花了不少时间去检查,得不偿失;
2、 对于每个参数一定都要找到出处,并看清楚如何取值,稍不留神就会计算错误,又得耗时间去检查、验算;
3、 对于概念题,自己感觉没见过的话就不要死缠着他了,放了他,最好再来整这些放弃了的题;
明晚做下午卷,希望自己注意这些细节!明天白天估计又不能看书了,有些个零星的事情要做,赶快搞完,再好好看规范吧!呵呵
这两天有点忙,不过忙完啦,有可以看书了。昨晚把2011年的下午卷做完了,高层的计算量有点大,要翻的条文比较多,但是基础和桥梁的相对简单,可能这就是个平衡吧。其中高规里面有那么两个题的意思还看不懂,晕了晕了,估计今年考试也得做好这种心理准备,看到这种题就先过了再说,也无需放在心上,要抓大放小,后面有简单的题,千万不要因为这么几个题打乱了自己的心绪和节奏,毕竟这不是选拔性的考试,无需追求高分,保证能通过就好,放轻松放轻松!!!
这也算是个经验总结,临场不要乱,一乱就全废了。切记切记!!下次再把有疑问的题目专门列出来算了,今天就先写这么多吧!
补充内容(2012-4-2614:40):
关于高层的疑问:
1、下午卷第26题:框架梁端配筋为何不考察底顶钢筋面积比呢?新高规:-3
2、下午卷第29题:墙厚度为400mm,为何还是按两排分布筋考虑呢?新高规要求间距不小于300mm,
补充内容(2012-4-2614:40):
对应的老高规条文分别是:-4;
补充内容(2012-4-2614:45):
第一个问题搞懂了,自己弄反了,晕死!!!
今天本来要结束抗规的阅读,但是被甲方追杀了,导致任务没能完成,只能明天花点时间去完成。抗规完成后就接着是地基规范和地基处理规范了,希望能再找出些盲点和自己忽视的知识点吧。
昨晚接着做了兰老师的第二套模拟题,下面就总结下,个人觉得有些答案有问题:
1、 上午卷第38题:底框梁柱端节点处,计算柱顶弯矩的时候是通过计算托梁支座弯矩计算还是直接计算柱顶弯矩,?
2、 上午卷第39题:梁端剪力调整的时候,应该是用净跨计算,答案是用的柱轴线距离,与规范矛盾;
3、 下午卷的第50-54题:我觉得都有问题,桩周存在液化土层,而承台底部上、,按规范来的话应该扣除液化土层的侧摩阻力对桩的承载力的贡献,但是答案里面完全没有提到关于液化土的问题,是不是我哪个地方没整明白还是答案的问题,求解!
4、 下午卷题60-70:,但是答案里面没有考虑此项,是否有问题?
今晚继续把第二套的桥梁题目完成,然后开始第三套模拟题,本月需要完成兰老师的实战训练,任务繁重,尽力而为吧。
今日真烦恼,甲方依然追杀,痛苦哉!下周还得花一两天来大发这个大佛,郁闷啊。说实在的自己越来越讨厌改图了,改来改去的,好烦人,希望自己尽早脱离画图的苦海吧!今日任务没完成,抗规还剩那么几页,瞥,今晚呢也没有做题,总之今天在学习方面没有任何收获。周末单位组织活动,复习泡汤咯。还好自己之前复习的比较早,不然这样断断续续真是玄乎咯。
这次关于钢结构的语音试讲自己是不能直接参加了,只能听录音了,因为要6号晚上12点才能到家,呵呵,就好好的玩两天吧,后面一定要把这些补回来。
,星哥讲的很好,很细致,对复习非常有帮助,自己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