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关于宽容的事例最新5篇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关于宽容的事例最新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关于宽容的事例最新5篇
宽容的事例篇一
周恩来度量宽宏(现代宽容的事例)
我们尊敬的周总理一向被人们称作礼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总理请一位姓朱的理发师给他刮脸,刚刮到一半,周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提防,刮了个小口子,朱师傅心里一阵惊慌,忙说:“我工作没有做好,真对不起总理。”周总理微笑着宽慰他说:“怎样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躲得快。”事后,周总理还一再向朱师傅道谢,尽力消退朱师傅的顾虑。
宽容的事例篇二
将相和传奇(古代宽容的事例)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经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抓紧避开。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莫非还怕廉颇?我思索,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减弱抵挡外敌的力气。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宽容的事例篇三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伦敦的布伦海姆宫灯火辉煌,一群贵族男女在那里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泼、漂亮的贵族夫人连声叫喊肚子难受,人们赶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个临时女更衣室。温斯顿·丘吉尔——一个早产儿,就这样非同寻常地来到人间。
丘吉尔是英国显赫的贵族公爵马尔巴罗家族的后代。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总共不超过20个,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尔的母亲詹妮是美国百万富翁杰罗姆的女儿,1873年与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结婚,1895年1月24日伦道夫因病医治无效,溘然去世,终年46岁。这时的詹妮虽已40多岁,但依旧美艳惊人,风姿绰约。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给一个25岁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经传出,立即遭到众多亲友的反对。就在詹妮几乎要放下了的时候,詹妮25岁的儿子、与母亲要嫁之人同岁的丘吉尔,坚决地握住她的双手:“敬爱的母亲,就算全世界都反对您,我也会英勇地站在您这边,所以,请您也必需要英勇。”儿子坚毅、激励的目光,让詹妮义无反顾地披上了雪白的婚纱。
但这桩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10多年过去了,詹妮的儿子丘吉尔已经凭借卓越的才能跻身政坛。60岁的詹妮也要再次迎来婚礼。这次的确定同样遭到众人剧烈的反对,尤其是儿子的那些反对派们。詹妮迟疑了。这次与上次不同,丘吉尔打小就怀有雄心壮志,并且具备实现远大志向的潜力。她不想因为自己贻误儿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假如让我在我的仕途与您的华蜜之间作选取,我心甘情愿的选取后者。请您不要再有任何顾虑。母亲华蜜,我才华蜜。詹妮又一次无比欢乐地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上,儿子依旧像上次一样,坚毅地站在她的身边,而另一边则是比儿子还要年轻的36岁的新郎。能够两次理解母亲的婚姻,或许许多人都做得到。而应对沉重的压力,丘吉尔两次理解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继父,这须要多么豁达的胸怀。
1908年8月15日,伦敦报纸登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33岁的内阁贸易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先生与23岁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娅小姐订婚。实行婚礼的这一天喧闹非凡,宾朋满堂,欢歌笑语。证婚人是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而他选取的男傧相却是他在下院的一个坚决反对者——包括休塞西尔勋爵。当时丘吉尔推行一系列争取工人拥护的社会改革,休塞西尔勋爵在内的贵族集团坚决反对这些改革。那里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人们能够在下院和政治集会上相互咒骂,犹如仇敌,但在个人生活中却能成为亲朋好友,相敬无间。在政治生活中虽然是公敌,却不阻碍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称兄道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也这样说过:“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西方近代的这种文化现象是多么的耐人寻味。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宽容来源于对每个人权利的敬重:我虽然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虽然不支持你的行动,但我坚决维护你合法行动的自由!
宽容的事例篇四
千金之交(古代宽容的事例)
有个“”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的故事。管、鲍二人少小相识,之后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原因。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办法,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之后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真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管仲之后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宽容的事例篇五
关于宽容的故事(现代宽容的事例)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觉一把座椅,他明白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从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明白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先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透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觉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觉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之后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