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农村社会转型与居民点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社会转型与居民点规划.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22/10/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社会转型与居民点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农村社会转型与居民点规划 】是由【cj8325295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农村社会转型与居民点规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农村社会转型与居民点规划
摘要: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研究农村社会转型随国家政策的分阶段特色,研究各阶段对农村居民点规划特征,才能更好的发挥农村社会转型的中资源和优势,促进农村社会转型进程。
关键词:农村;社会转型;居民点规划
Abstract:tosolveproblemsconcerningpeasants,agriculture,urbanandruraldevelopment,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researchoneachstageruralresidentialareasplanningfeaturescanbetteruseofruralsocialtransformationintheresourcesandadvantage,promotingtheruralsocialtransformationprocess.
Keywords:thecountryside;Socialtransformation;Settlementplanning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并指出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一农村社会转型的特殊性质和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正是我国农村的社会转型过程,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固有的二元经济格局尚未完全被打破,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依然面临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焦点问题依然是土地问题,而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总体历史过程和基本的逻辑关系是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其次,农村的工业化是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基本前提,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乡镇企业的兴起。最后,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价值观念的更新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是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观念前提。
二农村社会转型各个阶段的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党的农村政策的取向是让农民获得自主和实惠。中央农村政策的制定均围绕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主要精神展开,衍生出该时期农村政策的基本目标,即变革现有农村经济体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这一时期的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农民住房建设迅猛发展,形成农房建设时期,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这一阶段党的农村政策的取向是发展乡镇企业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农村政策围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一主线,引导传统农业向市场化转变,清除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商品化、市场化找到了新出路。
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点规划的主要特点是:对村镇的各项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农民住宅、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其次,在注重农房建设的同时,开始注重加强村镇规划,引导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这一阶段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是1992年-1996年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村镇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功能不断充实,吸纳了大量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农业机械化作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有了显著增加,带动农村住房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第二个是1997年-2002年以城市为主导的农村建设跟进发展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经济尤其是大城市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农村建设进入跟进发展时期,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并且受市场要素冲击,农村土地流失与失控现象加剧,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中央农村政策取向是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时期的农村居民点规划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部分地区出现城乡融合的发展态势,小城镇功能开始由简单的乡村中心向复合型的农村区域型中心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不断开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将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化、制度化,持续性更好、规范度更高。
三当前农村居民点规划的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既包含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包含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概念。
“生产发展”一一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一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并且城市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也是“生产发展”的渠道之一。
“生活宽裕”一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用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
并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善政府通过公共财政补贴,帮助农民建立起包括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均是农民生活宽裕的条件之一。
“乡风文明”一一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底蕴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村容整洁”一一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目标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农村地区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并且通行条件差。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另外,随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工业污染问题凸显,尚待改变。
“管理民主”一一一新农村建设的村民自治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
结语
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在某些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利互补的,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有利高效规划,才能更好的发挥农村社会转型的中资源和优势,促进农村社会转型进程。
参考文献
[A],
2申延平.《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论》,
:社区研究的发现[A].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M].,2004
,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23256117

最近更新

雾霾天气英语介绍 17页

探究数控车削加工中的试切对刀法 3页

探究品牌营销策略在闽东经济中的实施 3页

2025年最新朋友圈晚安寄语45句 3页

2025年(经典)游记的作文8篇 12页

挤压丝锥在数控加工的应用研究 3页

皇甫启进公开课 29页

报纸编辑排版艺术展现方式探讨 3页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第十中学高二英语模拟.. 12页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5页

手足三阴经推拿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阴虚.. 3页

2025年最新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范文 12页

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控制 3页

2025年叠词的表达作用版本 4页

2025年最新幸福朋友圈说说文案大全0句精选 9页

房产价格、制造业指数与货币政策规则——基于.. 3页

2025年最新小学食堂财务自查报告 5页

2025年最新小学生毕业赠言给同学 29页

我国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 3页

我国耕地占用税征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3页

广东省广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5页

2025年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审计报告模板 31页

DeepSeek【深度求索】科普介绍PPT 60页

2025年学校宣传工作计划3篇 6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8页

2024年关于教师党员公开承诺书及践诺措施精选.. 5页

监理规划(土方开挖) 50页

大体积混凝土保供方案 8页

投影仪操作作业指导书 3页

乌鲁木齐市公园绿地养护(1) 2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