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宣化上人论语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202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宣化上人论语浅析.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17/8/16 文件大小:2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宣化上人论语浅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而第一
◎宣公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廿四日
开讲于美国万佛圣城
【编按】
上人为提高法界佛教大学、培德中学、育良小学学生之文化水准,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廿四日在美国万佛圣城开讲《论语》,深入浅出,介绍中国固有文化菁华,方便西方学子学****惜未讲完。当时录音设备不全,开始部份多所缺漏或不清楚,缺漏部份则由弟子补讲,以蓝色字体标示之;又音质不清、语气不明或英文翻译的部份,则以(……)标示。
【前言】
《论语》是孔子教育学生的言论,学生把它记载,整理成为《论语》。《论语》的内容,是立身处世的指南,是儒家思想的骨髓,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乃是人人必读之书。
《论语》专讲做人的道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给别人,这就是做人的目标。古人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大家勉励砌磋,自能深得要旨!
在南宋时,朱熹先生教学,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小学教科书;以《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作为大学教科书。以后历代皆采取“四书五经”为教学的教材。凡是读书人,一定要背会四书五经,然后运用四书五经的道理,来齐家、治国、平天下。若不能运用,则成为食古不化的老学究,没有用处。所以要学以致用,这是读书人的本色。希望你们读了《论语》之后,务必依照《论语》的道理去实行,将来会做出轰轰烈烈的一番大事业。
《论语》分为二十篇,今将篇名说出来,让你们在脑海中有个印象。
一学而。二为政。三八脩。四里仁。五公冶长。六雍也。
七述而。八泰伯。九子罕。十乡党。十一先进。十二颜渊。
十三子路。十四宪问。十五卫灵公。十六季氏。十七阳货。十八微子。
【浅释】
“论语”:这“论”,不读“伦”,是“议论”的“论”,就是讨论问题。这是孔子和他这些个门人学生,互相谈话所说的,所以这叫“论语”。论语,就是互相谈话;你不要以为这个《论语》就有什么高深的意思,就是大家这儿谈论的语言。这都很随便地,很不加造作地,那么很自然地在那儿互相问答,互相讨论这一些个问题,所以这叫《论语》。《论语》里边讲到很多的做人的道理,看我们做人应该怎么样做?都是讲的这些个问题。
子曰:“子”字是“夫子”的意思;古时称老师为夫子;孔子对学生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公元前五五一~四七九年,生于山东省曲阜。他的祖先是贵族,后降为平民。
孔子是学而不厌,教而不倦的圣人。他在二十岁时,一面做官,一面讲学,所讲的学问,均为礼教。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重礼法。所讲的政治,均为王道,提倡“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主张“正名”主义;所谓“名不正,言不顺”,特着《春秋》,实行正名的方法,所以乱臣贼子都恐惧起来。因为在《春秋》中,一字之褒贬,可以成为忠臣或乱臣;忠臣则流芳百世,乱贼则遗臭万年。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不分阶级,一律施教;讲学五十年,桃李满天下,学生有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有七十二人。孔子所创立的是文武合一之教育制度。
孔子在鲁国作过司寇,即是宰相,帮助国君治理国家大事。为政三个月,鲁国大治,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气;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情形,真是太平盛世。人人相敬,个个相让;以礼相处,以诚相待。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那时可以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时,齐国(在鲁之西),见到鲁国一天比一天强盛起来,觉得受到威胁,乃生嫉妒心,设法破坏。齐国君臣乃共同研究一个办法,令鲁国衰弱,好解除他们的威胁。于是训练一群女乐,不但年轻貌美,身材窈窕,而且能歌善舞,精通奏乐,非常悦耳;歌声清脆婉转,令人听之迷糊;又会献媚,所谓“一笑百媚生”,令人神魂颠倒。
齐国存心不良,内藏诡计,外表友好,将这些女乐送到鲁国,***奸臣季桓子,献于鲁君。不出所料,鲁君中了美人计,昼夜欣赏女乐的表演,三日不朝(古时国君在五更时,要上朝听政,和文武百官接纳呈表,研究治国之道)。孔子一看这情形,大失所望;既然鲁君被女乐所迷,不理国事,孔子遂辞职而去。
孔子在五十七岁时,率领弟子们(学生)周游列国。因为孔子治理鲁国有卓越的政绩,所以有人重视他,崇拜他;也有人嫉妒他,诽谤他。当时,诸侯各霸一方,各自为政,根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孔子提倡“忠君爱国”的思想,当然不受诸侯欢迎。孔子在外十三年,看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在六十八岁时,领着学生返回鲁国,放弃政治的理想,专心整理古籍。
他一生崇拜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诸圣人之道,将他们的思想集其大成,所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乃删诗书,定礼乐,令人知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道理,也就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种种的礼节。孔子于七十二岁逝世,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