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安校园,拒绝暴力》教学设计
云阳县天景初中黄建
教材分析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学校要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以此为指导,我选择了拒绝校园暴力为教育内容。这里所说的校园暴力是狭义的,主要指学生欺负学生的事件。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暴力事件,掌握自我保护技巧,是校园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的应变能力、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暴力,掌握应对暴力的方法及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其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
结合教育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
教学对象分析
1、我校是一所大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总人数多,留守儿童多,寄读学生多,学生之间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相差较大,易起摩擦,比起其他学校,更易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2、当前,暴力文化泛滥,社会生活又多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对价值观还没定型,难以自我约束的初中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施暴于校园提供了鲜活的“榜样”。
3、初中学生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往往对校园暴力认识不够。有的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时则显得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受家庭、社会影响,遇事冲动,遇到侵害时,可能选择以暴制暴,不计后果。
四、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案例分析、故事暗示、启发归纳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反映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搜集因校园暴力案而触犯法律的少年犯的悔过心声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伴着《校园的早晨》的优美的旋律走进课堂,欣赏他们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照片,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和谐安宁与美好,接下来切入漫画,直接导入新课:然而,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似一双黑色的大手,它撕碎了校园的和谐安宁,让多少孩子心灵蒙上阴影,又让多少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平安校园,拒绝暴力”,直面暴力现象,寻求解决途径,让青春不再惊恐,让父母不再担忧!
本环节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通过强烈的对比,初步激发起学生维护校园和谐,抵制校园暴力的情感,明确本课主题。
接下来就是进入新课,学会自护
第一环节:知暴力
1、展示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