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0
文档名称:

计算机基础教案(周南岳).doc

格式:doc   大小:2,609KB   页数:3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计算机基础教案(周南岳).doc

上传人:艾米 2022/10/9 文件大小:2.5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算机基础教案(周南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计算机基础教案(周南岳)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0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计算机基础教案(周南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计算机基础教案(周南岳)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2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
能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了解的图片、文字资料,描述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工作、科研、国防等场合的应用,并能说出各种应用领域的特点。能够表述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图片、文字记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过程,认识计算机的分类与各类的特点。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体会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
能够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具体事例,结合计算机发展及在生活、工作、社会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进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操作技能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理解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及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列举计算机分类产品及使用场合。
教学分析与准备:

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识别并区分计算机发展阶段;
收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案例,描述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启发式教学,从生活实例中搜集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探讨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课时(45分钟×2)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3
引言
任务2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信息设备可以是电视、广播、移动电话等,以学生熟知的电视为例,用问题启发。例如,电视信号的发展(从模拟到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设备的发展(从电视基站微波接力传播到卫星传送数字信号,从同轴电缆传输到光纤进户等),解释人是如何与信息设备、信息来源、网络等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内,人是得到何种类型的信息,每种信息传播的特点,重点讲述人与发明的计算机如何在这个系统中作用的。
通过上述活动的完成,用问题引入“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和“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首先,提出“什么是计算机”的问题,给学生建立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为一种可以接受输入、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并产生输出的装置)。接着提出
用问题和生活实例启发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指导学生从身边的计算机加以描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5
“请描述一下所见到的计算机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通过已经经历的历史回顾过去的时代。近三个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已经经历过的时代:工业化时代、电气化时代。在已经经历的时代里,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变革,这些变革反映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性。从人类已经走过的时代特征,导引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直接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并利用它们创造财富的经济时代。
其次,通过课件图片,归纳并补充学生回答的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的答案。介绍当今世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三大杠杆的支撑下的信息化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6
社会将给人类再一次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让学生按教材介绍小结计算机的分类。
教师在概括时应当重点指出:“微型计算机的功能远远胜过以前,尽管具体的设备变化很快,但是它们的本质特征(即冯·诺依曼关于组成计算机的思想)却没有改变。”请同学们在学习计算机工具时重视这些特征。并且,着重阐述当今经济时代的特点和核心是以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三大杠杆支撑的社会信息化,自然过渡到本书的讲授重点: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即信息技术,它将围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发展。
体验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计算机,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搜集计算机朝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的例子。
由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探索
(1)探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2)讨论信息技术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成为有信息素养的公民?
(3)信息社会应该以什么为标志?你是如何理解信息社会的?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相关信息。
课堂小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7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
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的种类。
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盘驱动器等。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7
操作技能目标
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认识主板的接口。
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8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2课时(45分钟×2)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备注
新课导入
任务1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教师出示一套微型计算机实物教具,提出:“什么是个人计算机系统?”的问题,让学生对照实物填写表1-4中的空栏答案。
教师再给学生概括小结“尽管个人计算机的外观各有不同,但其系统组成通常都包括以下的部件:计算机系统单元(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磁盘驱动器、CD-ROM或DVD-ROM驱动器或光盘刻录机、音箱、打印机等
可由学生小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