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2009世界自闭症日宣传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11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9世界自闭症日宣传资料.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7/8/17 文件大小:1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9世界自闭症日宣传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东省孤独症康复教育资源手册
(自闭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系列发育性疾病,主要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RETT综合症以及儿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碍等。
国内****惯上使用“孤独症或自闭症”表示“孤独症谱系障碍”,使用“典型孤独症或典型自闭症”表示谱系障碍里的“孤独症亚型”,使用“不典型孤独症或不典型自闭症”表示“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男女比例约4-7:1,其中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不典型孤独症占谱系障碍的90%以上(典型孤独症1/1000,阿斯伯格综合症2/1000,不典型孤独症3/1000)。
孤独症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的观点认为,孤独症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而与儿童的心理失调或家长的教养方式无关。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
社交障碍:社交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可能呈现三种情况:
(1)冷漠型:常独自玩耍,沉迷于刻板行为,对父母的指令充耳不闻,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对父母的离开缺乏应有的反应。
(2)被动型:与人交往的兴趣不大,但对别人的简单指令会有一定的反应,在他人的指引下能作出被动的反应。
(3)主动但异常型:社交欲望尚可,但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与人沟通方式怪异。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无法理解他人的意图与情感,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身的情感。
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肢体语言不丰富,经常错用人称代词。
幼儿通常在两、三岁时仍未出现语言,或者在语言正常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儿童尽管具备语言能力,但语言运用能力差,与人交谈时经常重复某个话题;相当一部分儿童还会出现自言自语、怪癖语言、广告语言等语言异常现象。
狭隘的兴趣与刻板行为:
孤独症儿童有可能不会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或物品产生兴趣,但却对某些特别的物件与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出现各种重复性刻板行为,如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车轮、旋转物体,喜欢排列积木等。此外,还会表现出重复刻板的动作,如转圈、拍手、双手舞动等。部分儿童常固执于某种程序,如总喜欢走固定路线,将物件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等。
智力异常:
在孤独症儿童中,有75%智力低下,20%智力正常,5%智力超常。无论总智商状况如何,其智力通常会呈岛状分布,智力结构不均衡,即在记忆力、艺术、数学等领域表现突出,但可能在其他方面能力较弱。
感觉统合失调:
部分儿童对感觉信息特别敏感,如对某些声音过分敏感;而部分儿童对感觉信息特别迟钝,如不怕痛等;有些儿童喜欢寻求感觉刺激,还有些儿童动作笨拙,协调性差,动作策划能力弱。
其他:
相当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存在着多动、注意力涣散、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等问题。约有1/4的孤独症儿童伴有癫痫,还有部分儿童可能还存在其他精神障碍。
典型孤独症
通常在三岁前发病,具备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刻板行为三大典型症状。
阿斯伯格综合症
通常无语言发育迟缓,尽管看似具有”正常”语言,但在语言使用上与众不同,说话技巧非常机械;通常智力接近正常甚至超常,有特殊的兴趣,如对算术、地理等有特殊爱好;与人交谈时,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且不容许别人转换话题或插话;对于双关语的理解较差,不能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想法;多伴有显著的动作笨拙。
不典型孤独症
通常在三岁后才被察觉,仅具备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刻板行为三大症状中的一种或两种。
Rett综合征
发病率很低。出生前和围产期发育正常;出生后6个月精神运动发育正常;出生时头围正常,48个月到5岁头部生长减缓;在30个月到5岁时丧失获得的目的性手部技能,继之表现扭手、拍手、苦相、搓手或揉手等手部刻板动作;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严重障碍,精神运动发展的明显迟滞,在1-4岁之间表现出步态不稳定和共济失调,暂时的社会退缩。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呼吸异常、脊柱侧弯、萎缩性小足等症状。
Heller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也不多见。有2-4岁的正常发育史,但在正常发育后,半年内原来获得的言语、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如大小便自控能力丧失,对亲人、游戏及社交均无兴趣,通常比较兴奋,无目的性活动增加,部分孩子出现自伤行为。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根治,通常采取“以康复与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干预模式。

不论何种原因出现“自闭”情况,都应该作出早期干预。所谓“干预”,就是采取正确、实用、有效的方法,对自闭的原因作出诊断,尽早有针对性的采取最恰当的医疗、教育、特殊培训等干预手段,阻断疾病的进程,消除病征,发掘患者的潜能,尽可能提高患儿的生活及社会交往能力。根据《临床技术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