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pdf

格式:pdf   大小:15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pdf

上传人:刘禅 2022/10/9 文件大小:1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毫针技术操作规范 】是由【刘禅】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毫针技术操作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消毒
针具器械清毒,接触物品消毒、针刺部位消毒以及治疗
室及备品的要求均应符合医院卫生清毒标准。
二、施术方法
1、持针法
①拇食指腹捏住针柄,或用拇指批腹与食指桡侧指端捏
柱针柄。
②用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捏柱针柄,拇指在内食指,中
指在外,应三指协调。
用拇、食两指拿一消毒干棉球,衷针体近针尖的部位,
并用力捏住。
2、进针法:
①爪切进针法:押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腧须皮肤
刺手持针,针尖紧靠押手指四缘迅速刺入。
②舒张进针法:押手食、中指或拇中指将所刺腧而部位
皮扶撑开绷紧,刺手持针刺入,用于皮扶较松软处进针。
③提控进针法:押手拇食指端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扶提
捏起剌手持针从提捏的腧穴上刺入,用于皮内浅薄处进针。
④夹持进针法:押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衷于针体
的露出针尖,使针尖接触腧穴、剌手持针柄刺手,押手用时
用力,将针刺入,用于较长毫针进针。:.
⑤捻转进针法:剌手持针,均匀捻转针柄,边捻转边针
刺。
3、针刺得气
①催气法:针灸后气不至,可用手指于所针腧穴之经上
循摄不切,以催其气至,可以用提抽捻转,震颤等手法催气。
②守气法:进针得气后,为使针感能加强与持久,以押
手拇指或食指压在所刺腧穴旁力,但不要压在经络上,并向
针刺疗位用力。
③调气法:将针剌入腧穴中得气之后,即可启动调气之
枢机,由机体进行自身调节,以达到阴平阳秘,“其病”以
治的目的。
基本行针手法:
①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中得气之后,将针向上引退好
提,将针向下插。
②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后,用拇指、食、中指腹持针
柄交替捻转,(捻转角度要小于90°)。
③调气法:将针刺入腧穴中得气之后,即可启动调气之
抠机,由机体进行自身调节,以达到阴平阳秘,“其病”为
治的目的。
4、基本行针手法:
①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向上引退为
提,将针向下为插。:.
②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后,用拇指、食、中指腹持针
柄交替捻转(捻转角度要小于90°)
5、针刺角度与方向:
①直刺法:将针体与皮肤显90°角左右,垂直刺入皮肤
直刺法适用于大多数穴位,浅刺专深刺要均可。
②斜刺法:将针体与皮肤是45°角左右,倾斜刺入皮肤,
斜刺法适用于控制针感方向。
③横刺法: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皮肤,
横刺法适用于头面部,胸背及肌浅薄处。
6、留针
将针刺入输穴后,留置20min—30min左右,医生可根
据病情来确定留针时间,在此期间可行针。
7、出针:
留针时间已到,即可出针,如针下仍沉紧者,则稍针向
上提升,待针下轻滑时即可出针。并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刺疗
位,以防出血。
8、禁忌:
①饥饿饱食、醉酒、大怒、大惊,过度疲劳,精神紧张,
不宜立即进行针刺,体质差弱,气血亏损者,其针感不宜过
重应尽量采取卧位行针。
②针刺时应避开大血管腧穴深疗有脏器时应掌握针刺
深度,切不可伤及脏器。:.
③皮肤有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均不应在患部直接针
剌。
:.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规定
一、使用中药熏蒸时,先打开底座新高度,取出药锅。
二、在药锅内放置预先所配制的中药,中药须用纱布袋
盛装,然后在药锅内加入适量的水(3—)水位不宜太
高,盖上药锅盖,拧紧盖上的松紧螺母放置在加热盘中央,
合上义座门。
三、打开电源开关。
四、医生根据患者的需要,设置温度和治疗时间,按动
操作台上“△”、“”按扭,可选择设定温度和时间。
五、设定完毕,主按启动/暂停键,进入准备熏蒸状态
设备进行自动加温,舱温到达所设温度的开始记时。
六、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如有不适,可按治疗舱内右侧扶
手旁的紧急按所扭。停止治疗。
七、操作台显示屏上动态跟踪显示水位(高中低)低水
位时自动加水,高水位时自停止供水。
八、停止使用时关闭电源清洁治疗舱,应使治疗舱停在
“待机”状态。
九、禁忌:严重心功能不全“妊娠”月经期,精神患者,
重度平血,体弱纳呆,活动性肺结核,高血压,三期合并心
功能不全。
:.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一、推拿的主要手法:
1、一指禅推法:以大拇指端,着力于体表部位和穴位,
沉肩、垂肘,悬腕,腕部摆动和拇指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力
持续地作用在经络穴位上。
2、滚法:用手背近小指测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
指的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腕关节屈
伸外旋的连续动作,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的部位上。
3、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罗纹面,定
于体表部位或穴位,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
4、摩法: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附于一定部位
或穴位以腕关节边同臂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抚摩。
5、推法:用指掌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缓缓地做单
方向的直接推动。
6、擦法:用手掌面,大鱼际式小鱼际部着力于体表一
定部位上进行直接往返摩擦的一种手法。
7、搓法:手双手掌面或小鱼际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
力快速搓揉,并作往返移动。
8、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
或左右往返移动。
9、抖法: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稍手力作连
续的小幅度上下颤动,使关节有此动感。:.
10、按法:用拇指或掌根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
力并保持一定时间的压力。
11、点法,以指尖或屈指后第1指关节突出部着力于一
定部位哐穴位,用力下压。
12、拿法:手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
对称用力,提拿一定部位或穴位,一拿一松,反复拿捏。
13、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
14、摇法:一手握住肢体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肢体关节
的远端,作缓和回旋的转支。
15、扳法: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现方向的肢体扳动。
二、推拿的常用穴位
1、头面部:太阳、印堂、百会、人中、风府、风池、
瞳子髎、睛明、迎香、地仓
2、上肢部
合各、肩骼、内关、劳宫、肩髎、天泽、十宣。
3、下肢部
足理、三阳交、阴陵泉、委中、昆仑、涌泉、太溪、环
跳、阳陵泉、太冲。
4、胸腹部常用穴位
中瞳、关节、气海、期门、在枢
5、背部常用穴位:
命门、腰阳关、肩井、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
胃俞、肾俞、大肠俞、天宗。
三、推拿疗法的注意事项
1、急性传染病慎手:如急性黄疸肝炎、流脑、乙脑等
2、皮肤病慎用;如湿疹、癣、带状疮疹、脓肿等。
3、恶性肿瘤慎用:恶性骨肿瘤、肝癌、胃癌等。
4、急性外科疾病慎用,如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肠
梗阻、急生阑尾炎等。
5、各种烫伤,开放性创伤
6、孕妇严禁在腹部按摩。
7、有出血病史者禁用,如血小板减省等
8、精神病人禁用。
:.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一、罐具:
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
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部应擦
拭干净。
二、部位
应根据病症、先取适当的治疗疗位,以肌肉丰满处为宜
常用肩、背腰、臂、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三、体位
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四、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
五、消毒
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罐具
六、施术方法:
1、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信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
嘲下,将棉球点燃后即伸入罐内授晃效图随即退出,迅速扣
于应拔罐部位。
2、贴棉法:将95%乙醇棉球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
罐扣于应拔部位。置放于炙盒中下部的铁纱上,盖上盒盖。
炙至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为度,
如病人感到灼烫,可略掀开盒盖或抬起炙盒,使之离开皮肤:.
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炙治,反复进行,直至炙足应炙量,
炙毕移去炙合,取出炙艾并熄灭灰烬。
六、施术后处理
施炙后,皮肤多有红晕燃感,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灸后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成灼伤可发生水肿
或水泡如水泡直径在1cm左右,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待其自
行吸收即可,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剪刺破或剪开泡皮放
出水泡内容物,并剪去泡皮,涂搽消炎膏药以防止感染,创
面的无菌脓液不必处理,直至结痂自愈,炙泡皮肤可在5—8
天内结痂并自动脱落,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七、禁忌
颜面、心前区、大血管部和关节,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炙,
外***不宜直接炙,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
咯血等不宜使用艾炙疗法。妊娠期妇女腰骶疗和小腹部。
:.
艾炙技术操作规范
一、炙材选择:
艾条炙应选择合适的清艾条或药艾条,检查艾条有无霉
变、潮湿,包装有无破损。
温炙器应选择合适的温炙器,如炙架炙盒等。
准备好打火机等点火工具,以及治疗盘,镊子、来火管
等辅助用具。
二、穴位选择及定位:
穴位的选择依据各疾病的诊疗标准,根据病症先取适当
的穴位或治疗部位。
三、体位选择:
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四、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五、施术方法:
1、加炙炙法:将艾条点燃后插入炙架顶孔,对准穴位
固定好炙架,医者或患者可通过上下调节艾条高度以调节艾
炙湿度,以患者感到温热,略烫可耐受为宜,炙毕移去炙架,
取出艾条并熄灭。
2、炙盒炙法:将炙盒安放于施炙部位的中央,点燃艾
条置放于炙盒中下部的铁纱上,盖上盒盖。灸至病人有湿热
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为度,如病人感到灼烫,:.
可略掀开盒盖或抬起炙盒,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
行炙治,反复进行,直到炙足应炙量,炙毕移支炙盒,取出
炙艾并熄灭灰烬。
六、施术后处理
施炙后,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炙后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成灼伤可发生水肿
或水泡如水泡直径在1cm左右,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待其自
行吸收即可,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剪刺破或剪开泡皮放
出水泡内容物,并剪去泡皮,涂搽消炎膏药以防止感染,创
面的无菌脓液不必处理,直至结痂自愈,炙泡皮肤可在5—
—8天内结痂并自动脱落,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七、禁忌
颜面、心前区、大血管部和关节,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炙,
外***不宜直接炙,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
咯血等不宜使用艾炙疗法。妊娠期妇女腰骶疗和小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