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独生子女现象分析.pptx

格式:pptx   大小:11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独生子女现象分析.pptx

上传人:联系 2017/8/17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独生子女现象分析.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言
建国后人口飞速增长,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毅然出台计划生育国策。于是,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条幅和标语:“只生一个好”“少生优生”“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等。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据新华网2011年8月10日报道,从70年代末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独生子女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从1979年政府出***生子女政策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这期间整整产生两代独身子女,30年来社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处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独身子女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教育体制改制、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他们的成长有诸多影响。30年间,中国社会由多子女大家庭模式逐渐演变为独生子女模式的小家庭模式。
独生子女现象分析
为什么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为什么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一)社会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个人因素
(一)社会因素
1、文化因素
2、国家政策因素
3、社会保障制度因素
1、文化因素
传统文化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内在因素。我国千百年来积淀的传统宗教观念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依靠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不仅在农村根深蒂固,就是在城市里也不乏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多子多福” 、“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其中谈到的“多子多福”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数量意愿,“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影响着人们的生育动机和生育性别意愿。目前,“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生育文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我国人们的生育意愿不仅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交融,西方文化中以个人为本位的思想逐渐传人我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人的观念,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育意愿。尤其是西方性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商品经济的活跃激发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由此而来的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人们在关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再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和养育子女上;另一方面,由于西方文艺作品、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以往“性禁锢”的逆反心理,一股性解放浪潮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性文化。人们开始注重对***满足的追求,生儿育女不再是***关系的主要目的。
2、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的人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整体的生育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一般来说,有没有人口政策限制,人们的生育意愿是不同的。我国从20世纪7O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变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数量意愿,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性别偏好”。
3、社会保障制度因素
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话,家庭养老方式占据主流,,由于子女数的多少与家庭养老的负担能力成正向关系,即多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可以由多个子女平均分担,每个子女分担的养老负担相对低于少子女家庭,因此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较多;此外,子女多,还可降低因子女死亡或不孝而带来的养老风险。而当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养老方式以社会养老为主时,父母在老年时对子女的经济依赖程度较低,对子女的要求主要在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子女的成就是主要的,子女数的多少则成为次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养老方式由以家庭为主向以社会为主的转变,人们的意愿生育数自然会趋于减少,子女性别对家庭和父母来说也会变得无关紧要,生育目的的私人性也将有所淡化。
(二)家庭因素
1、家庭观念因素
2、家庭经济状况因素
3、家庭规模和类型的变化
1、家庭观念因素
1、家庭观念因素 如果家庭的观念还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受传统文化中“家本位”观念的影响,“儿女双全”、“多子多福”是人们生育意愿的主要体现。没有男孩的妇女,往往被人们看不起,自己也会因为没有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而产生自卑感,这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性别意愿。现在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男孩偏好。
2、家庭经济状况因素
8O年代以来,家庭在子女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直接货币支出大幅度增长。特别在农村,家庭抚养子女的质量成本方面的迅速增长,抚养子女的成本上升,经济压力加大,以及子女对家庭的劳动经济收益贡献的下降影响到人们的生育意愿,使人们不愿生太多的孩子。有很多人宁愿只要一个孩子,把时间、精力、金钱集中到一个孩子上,重视质量,轻视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