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描写春天名家散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描写春天名家散文.docx

上传人:hh思密达 2022/10/1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描写春天名家散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描写春天名家散文 】是由【hh思密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描写春天名家散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描写春天名家散文
描写春天的名家散文总有那一片蛙声篇一
古清生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很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很多小孩子们,很喜爱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嬉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饰得漂亮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季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驾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凉爽的绿,并且注满完全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雪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幻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
在白水之上,突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动,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原委,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小蛙们犹如孩子,待它们嬉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
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
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饰。
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季节了。
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芳香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芳香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充满着槐花芳香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
我经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
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间,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突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慢慢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接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
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间,一颗羁旅中的心,突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倾听,却发觉窗外是一片宁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
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恒久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然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觉,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的挂在两腮。
描写春天名家散文:《故园春》柯灵篇二
家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奖靥迎人,在溪边山脚,屋前篱落,浓淡得宜,疏密有致,尽你自由流连,尽情观赏,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远地跑到香烟缭绕的龙华寺畔,向卖花孩子手中购取,装饰风雅。
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郁郁,少妇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忘忧的歌声,……
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子却只有一个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幻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严冬过去了。
忍饥挨冻终于又捱过一年。
自春祖秋,辛苦经营的粮食——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宝,让“收租老相公”开着大船下乡,升较斗量,满载而去。
咬紧牙齿,勒紧裤带,度过了缴租的难关,结帐还债的年关,好简单春天姗姗地来了。
感谢天!现在终于难得让人缓过一口气,脱下破棉袄,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阳下做活去。
手把锄头,翻泥锄草,一锄一个美梦,盼望来个难得的好年景。
虽说惨淡的光景几乎年不如年,春暖总会给人带来一阵欢悦和松爽。
在三月里,日子也会按例显得好过些。
“春花”起了:春笋正好上市,豌豆蚕豆起先结荚,有钱人爱的就是尝新;收过油菜子,小麦开割也就不远。
春江水暖,鲜鱼鲜虾正在当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捞。
……干瘪的口袋活络些了,但一过春天,就得打算端阳节还债,打算租牛买肥料,在大毒日头底下去耘田种稻。
挖肉补疮,只好顾了眼前再说。
家里有孩子的,便成天被打发到垄头坡上,带一把小剪刀,一只蔑青小篮子,三五结伴,坐在绿茸茸的草场上,细心地从野草中间剪荠菜、马兰豆、黄花麦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边劳动,一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
荠菜马兰豆,姊姊嫁亨(在)后门头;后门春破我来修,修得两只奶奶头。
女孩子就唱那有情有义的山歌:
油菜开花黄似金,萝卜开花白如银,草紫开花满天星,芝麻开花九莲灯,蚕豆开花当中一点黑良心,怪不得我家爹爹要赖婚。
家乡有句民谣:“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姣姣。
二月正是扫墓的李节,挑野菜的孩子,遇见城市人家来上坟的,算是春天的一件大乐事,大家高兴奋兴,一哄而上,看那些装扮得齐齐整整的哥儿姐儿奶奶太太们,摆开祭祀三牲,在凤灯里点起红烛,一个个在坟前欠身下拜。
要遇见新郎新娘头年祭祖,阔人家还有乐队吹奏。祭扫完毕。
上坟人家便按例把那些“上坟果”——发芽豆、烧饼、馒头、甘蔗、荸荠分给看喧闹的孩子,算是结缘施福。
上坟还有放炮仗的,从天上掉到地下的炮仗头,也有孩子们珍宝似的拾了放在篮子里。
说说笑笑,重新去挑野菜。
等得满篮翠碧,便赶着簇新拿到镇上叫卖,换得一把叮当作响的铜板,拿回家里云交给父母。
因为大自然的慷慨,这时候田事虽忙,不算太紧,日子也过得比较舒心。
——在我们乡间。
种田人的耐苦赛过老牛、无论你苦到什么地步,只要有口苦饭,便已经心满足足了。
“收租老相公”的生活跟他们差得有多远,他们恒久想不到,也不敢想。
——他们认定一切都命中注定,只好送来顺受,把希望托付祖宗和神灵。
在三月里,乡间敬神的社戏特殊多。
根据历年的例规,到时候自会有热心的乡人为首,挨家着户募钱。
农夫哪怕再穷,也不会吝惜这份捐献。
演戏那天,村子里便忙劳碌碌,热火朝天。
家家户户置办酒肴香烛,乘便祭祖上坟,朝山进香。
午后社戏开场,少不更事的姑娘嫂子们,便要趁这一年难得的机会,换上红红绿绿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预先用门板搭成的看台上去看戏。
但家里的主子主妇,却很少有能闲适地去看一会戏的,因为他们得当心张罗,迎接客人光降。
镇上的侧主或许会趁扫墓的便利,把上坟船停下来看一看戏,这时候就得抓紧泡好一壶茶,送上瓜子花生,乡间土做的黄花果糕、松花饼;傍晚时再摆开请过祖宗的酒肴,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戏开锣,戏场上按例要比白天喧闹得多。
来看戏的,大半是旁边村庄的闲人,镇上那些米店、油烛店、杂货店里的店员。
看过一出开场的“夺头”(全武行),各家的主子便到戏台下去找寻一些熟悉的店伙先生,热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门前早用小桌子摆好菜肴点心,刚坐下,主妇就送出大壶“三年陈”,在锣鼓声里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们用最大的诚意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哟,老八斤,别拉呵,背心袖子也给拉掉了!”到后却总是大声笑着领了情。
这殷勤有点用处,端午下乡收帐时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点小便宜。
在从前,演戏以外还有迎神赛会。
迎起会来,当然更喧闹非凡。
我们家乡,三月里的张神会最出名,初五初六,接连两天的日会夜会,演戏,走浮桥,放焰火,那狂欢的景象,至今梦里依稀。
可是这种会至少有七八年烟消火灭,现在连社戏也听说演得很少。
农夫的生计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虽然还信神佞佛,但也无力顾及这些了。
——今年各处都在实行“新生活运动”提灯会,起先我想,家乡的张神会或许会借此出迎一次罢?可是没有。
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旧多情地到茅檐草庐访问。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
那些忠厚的农夫,一年一年地挣扎下来,这时候又像遍野的万紫千红,编织他们可怜的美梦了。
在三月里,他们是兴奋的,乐观的;一过了三月,他们便要在现实的灾难当中,和生活作艰辛的搏斗了。
描写春天名家散文:《北平的春天》周作人
北平的春天好像已经起先了,虽然我还不大觉得。
立春已过了十天,现在是六九六十三的起头了,布袖摊在两肩,穷人该有蒸蒸而上之意。
光绪甲辰即一九0四年小除那时我在江南水师学堂曾作一诗云:
“一年倏就除,风物何凄紧。
百岁良悠悠,向日催人尽。
既不为大椿,便应如朝菌。
一死息群生,何处问灵蠢。
”但是其次天除夕我又做了这样一首云:
“东风三月烟花好,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这诗是一样的不成东西,不过可以表示我总是很爱春天的。
春天有什么好呢,要讲他的力气及其道德的意义,最好去查盲诗人爱罗先河的抒情诗的演说,那篇世界语原稿是由我笔录,译本也是我写的,所以约略都还记得,但是这里誊录自然也更可不必了。
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干脆领会的,关门歌颂一无所取,所以这里抽象的话暂且割爱。
且说我自己的关于春的阅历,都是与游有相关的。
古人虽说以鸟鸣春,但我觉得还是在别方面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与花木。
迂阔的说一句,或者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原因罢。
小时候,在春天总有些出游的机会,扫墓与香市是主要的两件事,而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么这水与花木自然就不会缺少的。
香市是公众的行事,禹庙南镇香炉峰为其代表。
扫墓是私家的,会稽的乌石头调马场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记忆中还是一种代表的春景。
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云:
“晨坐船出东郭门,挽纤行十里,至绕门山,今称东湖,为陶心云先生所创修,堤计长二百丈,皆植千叶桃垂柳及女贞子各树,游人颇多。
又三十里至富盛埠,乘兜桥过市行三里许,越岭,约千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