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科技创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技创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doc

上传人:阳仔仔 2017/8/18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技创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160名大学一到四年级(男生80人,女生80人;80名文科生,80名理科生)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初步研究预测:(1)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两种调节方式,即宣泄和抑制;(2)大学生在情绪调节过程中更多的通过宣泄调节情绪;(3)在使用抑制这一调节方式时,男生多于女生。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调节,发展特点

(一)情绪调节的定义
情绪调节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情绪调节进行了研究。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Thompson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与外在过程。”我国有研究者指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对情绪,情绪相关行为,情绪诱发情境进行的监控,评估,修正等调节过程,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的需要。”
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是指大学生管理和改变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过程中,通过认知重评和抑制,使情绪在主观感受、表现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研究的意义
情绪一直被视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情绪性品质在人的职业成功和事业发展中比知识,智力等认知性品质更为重要。情绪调节则在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化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20岁左右的青年人处于生殖期,其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力图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与父母分开,建立自己的生活,发展异性恋。但独立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这一时期或以前各时期的发展任务如果遭受挫折,就会给个体带来种种心理健康问题。荣格等认为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和希望,但这种希望可能很难得到实现,由于对面临的任务和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过分乐观或者过分悲观,使希望不能实现;理想和实际的条件不相符合。这些都会是青年人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埃里克森则认为,20~24岁的青年处于亲密对孤独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亲密关系,但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一个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会担心因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丧失自我,产生孤独感等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其情绪稳定,适应与焦虑,人际关系和谐,自我和谐,人格结构,生活压力事件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情绪稳定更被排在首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总占优势,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很少发生或维持的时间短。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使大学生在面临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重压力下,自如应对,处理好几者间的冲突关系。但在现实中,大学生的情绪因受环境,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各种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这些情绪又能引发各种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使其在学****生活,社会发展等问题中出现障碍。
因此,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三)文献综述
对于情绪的定义,心理学界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映。情绪被视为个体整个生命连续发展的动力核心。
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情绪调节的最初提出来自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是当代情绪调节研究的先驱。它否定情绪的积极作用,个体情绪调节的任务是使自己尽可能少的地受消极情绪所左右,通过行为和心理的控制来减低消极情绪的体验。弗洛伊德的这个情绪调节理论是基于他治疗精神病人的临床实践而提出的,因此,只重视消极情绪调节是有历史原因的。后来研究者基于正常人群经验和有关实证研究,提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均可以通过主动调节,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强调了主动进行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心理健康中得到了肯定。
在对以往的情绪调节理论的查阅中,我们倾向于把情绪调节理论分为情境观,过程观以及结构观。
1. Lazarus 和Folkman针对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计划性和复杂性,提出应对模型:把情绪调节分成两种类型:以问题为中心——个体通过使用问题解决策略试图改变情境或去除引起紧张的威胁。以情绪为中心——个体为了降低情绪压力采用行为或认知调节策略,如行动上的回避,转移注意力,换个角度看问题等,个体主要关注其自身的情绪调节,而不是关注实际问题的情况。过多使用以情绪为中心应对的个体,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水平,而过多使用以问题为中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