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一碗粥]“一碗粥”.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碗粥]“一碗粥”.doc

上传人:windurst 2022/10/1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碗粥]“一碗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一碗粥]“一碗粥” 】是由【windurst】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碗粥]“一碗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碗粥]“一碗粥”
篇一:“一碗粥”
小时候,我喜欢住奶奶家,因为她家边上有一位卖热红豆粥的流动小摊,每天早上8点准时过来,我每天早上7点多早早起床,等待着那锣响,不仅我在等,一旁邻居家的小伙伴也在等,他们也喜欢吃那热乎乎的红豆粥。“锵——锵——锵卖粥喽~”一阵吆喝声从远到近传来,卖粥的老人骑着三轮车缓缓驶来,这时,大家蜂拥而上,“抢购”那甜甜的粥,吃早餐喽……
一天,我与朱家启谈起小时候这事情,朱家启暗暗一笑,走了。没想到的是他“心有计谋”。第二天上午课间,他突然冲我叫——“‘一碗粥’呢,”,同学们一愣,半天才明白过来,大家哄堂大笑,见了我也纷纷亲切地叫起“一碗粥”这个绰号,我并没有愤怒,笑了笑,饶了朱家启。
“一碗粥”这个名儿很有趣,它倒受我的喜爱,表达了我爱吃粥的****惯。我还有很多绰号,但我最喜欢这个了。
篇二:一碗粥
打小爱喝粥,只要是寻常米粥即可,有时半熟的粥我都喝的津津有味,我想是因为贪恋它的那种嚼劲吧,当然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熬得粥,她会把她身边能涉及到的五谷杂粮全放进去,一碗粥对我来说实为人间至美的佳肴,母亲的粥记忆深刻,还因为它里面多加了
一份关爱。
于是在单位,我发现和我一样,对粥有着偏执热爱的人其实不在少数。空闲之时,我也喜欢熬粥,只是我的工具实在是简单,只有一口电热锅而已,但对我来说足矣。我的杂粮也不够丰富,但我会用足够的耐心去把它做好,然后与大家分享。
每次看到锅内深红浅绿,脂稠玉浓,伴着气泡上下翻飞的画面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安慰感,就像喜欢品茶的人一样。不一会儿,香气一点点浓郁起来,伴着袅袅的粥香,想起了上学时每逢放学回家,母亲都会熬好了一锅充满爱意的粥来填补我那空乏的胃,当嘴触碰到它绵香软糯的躯体时,身体的疲惫仿佛被它一点点的退去,而我此时能让母亲高兴的只是多喝几碗??????
古人云:“见水不见米,见米不见水,均非粥也,米水融合,柔腻合一,才谓之粥也。”于此看来,心急之人必不懂粥的妙处,只有让自己练到一手不疲不徐的火,持久平和,才能熬出一锅好粥,所以当你为琐事而忧心时,不妨为自己熬一碗粥,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一下吧。
篇三:粥,一碗粥,承载着中国半部历史
粥,一碗粥,
承载着中国半部历史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
致神仙。”
——陆放翁《食粥诗》
粥,两个“弓”夹着一个“米”,是一种用水把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米”指米粒,“弓”意为“张开”、“扯大”。“米”与“二弓”联合起来表示“把米粒从左右两边同时扯大”。
民以食为天,粥的历史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甚至可以这样说,是粥开启了中华文明史。
?新快报记者余锦境通讯员宋莉萍
古代“汤”、“糜”都是指粥
《周书》说“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说文解字》也引用遗文说“黄帝初教作糜”,糜就是粥。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把粥这件事作为黄帝的功绩,是当时学术界的共识。正经八百地写下来,那意思就是认为粥是开启文明的大事。
早在医学刚刚发明的时期,粥曾经是一种重要的而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黄帝内经》里专门有一篇就叫做《汤液醪醴论篇》,里面说“为
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必以稻米,炊之稻薪。”可见这里的汤液及醪醴都是用谷做的,汤液差不多就是我们所说的粥。
这篇文字还对医疗史做了一个爬梳:“上古作汤液,故为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针艾治其外也。”这实际上是一个医疗手段的发展史,只是《内经》用自己的历史观对其进行了一个归纳:上古汤液并不用来治病,因为那个时期人性质朴,根本就不会生病;问题是,中古时期,人们治疗疾病万全的方法就是靠粥。这恰可理解为,中国人在最早遇到疾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治疗方法就是粥;当今之世,也就是《内经》时代,则发展出了必齐、毒药、鑱石、针、艾等治疗手段。所谓必齐,也和粥有着重要的渊源。必剂毒药之后就发展出了“方剂”。
治病先用粥争腠理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引述了一段文献介绍扁鹊看蔡桓公,提出了治疗上的三个阶段,疾之居在腠理,是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则是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则是酒醪之所及也,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汤,就是粥。对于扁鹊来说,治疗疾病的第一法则,就是争腠理。而汤就是用来体现这一原则的。
这种划分的方法,其实反映出了当时的医学观念,粥——腠理的独
特关系,暗含着对于胃气的认识。到了《内经》也就有了更为完善的解释。胃被称为“水谷之海”,水谷入胃,在心脉与肺脏呼吸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卫气和营气的运行,并抵达人体腠理。这种分析的最初的观念,应当就来自于人们喝粥之后,感觉温暖,并毛孔开张,出汗的畅快舒适感。
到了《伤寒论》,粥就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了。《伤寒论》的桂枝汤服用法里面,特别强调要啜粥,以助发汗。桂枝汤的底其实就是小建中汤,仍然是激发胃气的运动,这些道理都与粥的饮用实践密不可分。除了桂枝汤,在竹叶石膏汤和白虎汤中加入粳米熬成热粥,给病人服下,均可增强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并提升原来药物的药力功效。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也有记载,“去皮糠粥,可治脚气病”、“羊骨粥,可温补阳气”、“防风粥,可祛四肢风湿”。
宋代起,粥亦药亦食
从宋代开始,随着人们对粥认识的加深,粥已经不仅仅为药用,渐渐转为亦药亦食的餐桌美味。《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药粥的方剂,就有129个。到了元代,药粥在宫廷王室里已颇受欢迎,最有名的要数《饮膳正要》中记载的“乞马粥”,由羊肉+梁米煮成的稀粥,常饮可“补脾胃,益气力”。
明代的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里边单独给粥了一个位置,还列举了大量实际案例来说明粥的医疗价值,并给出了差不多60种粥的功效及用途。黄云鹄所著的《粥谱》,写进了247个粥方。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到了明清时代,粥作为医学当中的一个养生疗病的手段,已经非常丰富,深入人心。
自古名流多爱粥
有人说,一个粥字能装下中国半部历史,这并不夸张。拣读历史文献,粥可谓随处可见。
曹操:喝热粥取汗
曹操就写过《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以取薪,釜冰持作麋”。《魏武遗令》还记载,曹操到半夜,身体感到不舒服,等到天亮便喝热粥取汗,汗出以后,再服当归汤。对于粥的好处,曹操运用的很是得法呢。
苏东坡:大啖豆浆粥后诗兴大发
苏东坡也很爱粥,曾有给朋友的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生动表现了诗人采纳朋友建议,品尝了白米粥后肠胃舒适,神清气爽的感觉。而其在大啖了豆浆中掺入无锡贡米熬煮的豆浆粥后,写下了“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的诗句,把喝粥捧上了天。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到“五日不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可见诗人对粥是何等的偏爱。
张耒:吃粥养生求安乐
对于吃粥的妙处,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也是很有心得。他专门写了《粥记》,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加以了引用,可见对于他的道理很是认可:“每日清晨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浸食之间耳。故作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
春粥养颜,夏粥清火,秋粥滋阴,冬粥暖胃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
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
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
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
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
防治脚气病,米糠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
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夏季防中暑,荷叶同煮粥;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贾慈山《健康粥歌》
喝粥养生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南北方粥品、喝粥****惯却大有不同。北方饮食简单,熬粥多用五谷杂粮,口味以甜居多,如小米粥、腊八粥、绿豆粥等。南方粥以咸鲜出名,熬粥则多是单一的米粥,添加肉类、海鲜、皮蛋等辅料。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这两者都遵循了食物多样化的原则,让粥的营养更为全面。但从控制血糖、血压和预防慢性病的角度考虑,粥里加点啥,该怎么喝,还真有点讲究。
岭南人特别适合喝粥调养
在全国范围内,岭南地区相对来说粥、汤水比较盛行。据《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腑,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
这是什么意思呢,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延给出了解释:南方地区,自然界万物长养,是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区的人们,水分丢失多,而且喜欢吃酸的和腐熟的食品,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很适合喝粥调养,起到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的功效。
“粥和汤在调理方面是类似的,很多煲汤的方法都可以用来煮粥,但粥可以代饭,而汤不行。而且,粥对于味道的要求更高一些。”陈延表示。
青菜粥、菊花粥最适合春季养颜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食用有着旺盛生发力的绿色蔬菜,顺应天时最养人。“用菠菜、韭菜、芥菜、芹菜、生菜等几款蔬菜做成的青菜粥,特别适合女士春季养颜。”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体检中心主任韦芳宁表示。此外,菊花粥也不错,具有养肝解毒的功效。
到了夏季需要清火,绿豆粥可为首选;秋季需要润燥养阴,宜吃藕粥,还有助通便;冬季滋补暖胃,羊肉腊八粥最佳。
“养生有两个方向,营养不足就要补给营养,营养过剩就要清肠胃,少吃肉食。现代人大多营养过剩,真正虚弱的并不多,喝点简单的五谷粥、绿豆粥、小米粥、玉米粥、燕麦粥等,只提供淀粉质,没有脂肪、蛋白质;由于难消化,会促进胃肠运动,快速排出和减少营养吸收,有助于清理肠胃。”陈延说。
药膳粥别乱喝先辨体质讲究口感
现代人注重养生,粥常常脱离单纯饮食向药膳发展。一旦向药膳发展,就会产生药性偏向,中医治病就是以偏纠偏,吃得适应者能起到好的调养作用;跟药性偏向相反的人,则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身体感觉很累不一定是虚,可能是湿气重;牙痛也有虚火和有实火。根据体质去挑选药膳粥,吃完后再反馈,感觉吃了没用或不舒服,一种可能是天气变化,另一种可能是你吃了这种药膳粥一段时间体质已经变化了,这时候再继续吃这个药膳就过头了。”陈延告诉记者,药膳粥要达到效果,一般要坚持食用3个月左右。
他还强调,粥不是药,要考虑到口味的问题,不可能把整个中药方子倒进去煮粥。药膳粥要挑选没有异味的,能长期调养的,药效又不是太厉害的药材。
粥的学问
?最佳吃粥时间——早晨和晚上空腹吃,还要趁热吃。
粥料选择
?根据体质选粥料气虚质——党参、乌鸡阳虚质——当归、羊肉、生姜阴虚质——枸杞、银耳、太子参/花旗参痰湿质——陈皮、五指毛桃/北芪湿热质——木棉花气郁质——玫瑰花血瘀质——山楂、田七过敏体质——北芪、淮山、虫草平和质——没有特别讲究,顺应时节选粥料即可
?根据目标功效选粥料清热解毒益肝——绿豆健脾补肺、清热化痰——薏仁清心养心——莲子、百合健脾乌发——扁豆、薏仁健脾补血——大枣、桂圆养肝肾——枸杞补气——黄芪、党参
粥料用量
?单味药15-30克
陈延表示,药膳粥没有严格的搭配,抽一两味药加进主食里作为辅助,好吃就行,只是吃饭同时起到保健作用。粥料的用量方面,一般单味药15-30克就够了。
熬粥技巧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往粥里加的精制糖容易导致食用后血糖不稳定,而盐摄入量过多易引发高血压。但为了让粥口感更好,不少人熬粥会加点食用碱。韦芳宁指出,碱中不仅含钠,还会破坏谷物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这个****惯建议改掉。其实,很多天然食材也是提高粥口味和口感的好帮手。比如放入黑米、紫米能让粥香味袭人;想吃甜的,可在粥中添加南瓜、红薯、红枣、枸杞等;如果想喝黏稠的粥,可以加燕麦和糯米。
。如薏米、红豆等较坚硬的食材、肉类应和粥一同下锅,蔬菜后放。
。不要把粥熬得过烂,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有利于控制食用后血糖过高。同理,糖尿病人不建议吃粥。
余锦境、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