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海洋科学发展史(章守宇)
(2)海洋地质与遥感(李阳东、韩震)
(3)物理海洋学与海洋观测(胡松、高郭平)
(4)海洋化学(印春生)
(5)海洋生物与生态学(章守宇、戴小杰)
海洋与科学
海洋科学发展史
主讲教师:章守宇教授
Tel :021- 61900336
Email : ******@shou.
地球上有“世界大洋”可以相互连通,但没有连在一起的“世界大陆”。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3以上,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海洋走向陆地,最终仍要回归海洋。
“海洋就像一个容器,装满了各种令人惊奇的奇妙生物,海不只有波动和爱,还有无穷的生命”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海洋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梦幻般美妙的世界,有时它碧波万顷,美丽壮观。有时它波涛汹涌澎湃,巨浪此起彼伏,显示出无穷的力量。海洋上变幻无穷的景象,自古以来引发了人们的种种奇思异想。
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基本常识的积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当时只知道有鱼虾和贝类可捕,并不知道大海里还有什么矿产资源等稀有金属。
一、太阳从陆地还是海洋升起?
住在平原的人认为太阳从陆地升起
住在海边的人认为太阳从大海升起
住在山里的人认为太阳从山上升起
15世纪中期以前,在千万年漫长的岁月中,海洋曾长期被人类看成是相互交往的屏障,由于缺乏渡海交往的工具,所以人们常常站在各自所处的陆地,把陆海交际处当作是“天之涯,海之角”。
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古人眼里就成了天之尽头,但是一望无际不等于无边无际,这也说明最初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狭隘的。
古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申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天之涯,海之角
洪荒时代就是原始时代。
早期的人类没有掌握任何科学知识,对神秘的海洋更是一无所知,但人类生来就是有智能的生物,凭着自身的直觉就更察觉到自己身边的“一切”包括自己都与那一片望不到边的蓝色的水有关,但是又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过很多与海洋有关的神话。那时代没有文字记录先民的生活状况,后人往往凭想像、传说、神话去加以了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夸父追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喝黄河、渭水的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夸父遗弃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
夸父追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尽头是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八仙过海
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八仙有历史原型,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海的女儿
海王国有一个美丽而善良的美人鱼。美人鱼爱上了陆地上英俊的王子,为了追求爱情幸福,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形,换来人形。但王子最后却和人间的女子结了婚。
巫婆告诉美人鱼,只要杀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美人鱼就可回到海里,重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她却为了王子的幸福,自己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