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研究生科研的科学道德分解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99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研究生科研的科学道德分解课件.ppt

上传人:kang19821012 2022/10/14 文件大小:9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研究生科研的科学道德分解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研究生科研的科学道德分解课件 】是由【kang1982101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研究生科研的科学道德分解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严谨的科学态度 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
严谨的科学态度 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
讲座内容:
1科研不端行为事件实例
2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与产生的原因
研究生从事科研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
研究生“引文规范”的讲解
讲座内容:


4
案例1
韩国黄禹锡
案例1
4案例1韩国黄禹锡案例1
5
2004年2月,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称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韩国当局特别发行了一套邮票向黄禹锡致敬。
,韩国最高科学家委员会会议全票推选黄禹锡为韩国“首席科学家”。黄禹锡的名字出现在韩国中小学教材中
2005年底,有关黄禹锡学术造假的丑闻逐步被揭露。
首尔大学调查认定学术造假后,宣布解除他的教授职务;
韩国政府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
韩国检察部门于今年8月份对黄禹锡提出诈骗、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人体卵子等指控,并要求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
52004年2月,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科
案例2
贺海波,200年6月进入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合作导师是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院士,他所在的研究室主任为吴理茂副教授。
2008年7月,贺海波出站后被浙大聘为副教授。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收到反映贺海波学术不端的邮件。
涉及的9篇论文中,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2008年11月,决定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合同,开除出教师队伍。
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的通讯作者均署为吴理茂。无证据表明他直接参与造假,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也存在重复发表学术论文等问题。浙江大学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解除其聘用合同。
造假内容论文中有李连达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贺海波擅署的,但李连达对贺海波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察不严的责任。
案例2 贺海波,200年6月进入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
7
案例3
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发表社论,认为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从2006年到2008年在这一刊物发表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销的决定。
晶体学报又撤销了39篇论文,“与之前井冈山大学两名讲师造假的暴露过程一样,这一次也是在检测数据是否出错时发现的”。
2010年2月,《晶体学报》再次撤稿39篇,其中,37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剩下的两篇虽然第一、第二作者是巴基斯坦人。在39篇论文中,有23篇论文与井冈山大学有关,其中有20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是井冈山大学的教师。”
7案例3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
8
案例4
顾冠群(--),著名计算机网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东南大学校长,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965年他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晶体管数字积分机;70年代中期,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具有通信控制功能的台式计算机
2003年1月8日,新语丝网站发表一篇网文,揭露一篇署名“李仕峰、顾冠群”的论文剽窃了国外论文。
自2003年1月10日起,新语丝网站又连续发表文章称,另两篇署名李仕峰、顾冠群的论文同样是剽窃之作。
紧接着,第四篇被认为有问题的论文又亮相新语丝。这篇署名沈军、顾冠群的论文发表在2002年3月英文版《东南大学学报》百年校庆特辑上,被指责为由沈军与程正潮几年前已发表论文拼装而成。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六日顾冠群逝世,享年67岁。
遗憾!!
8案例4顾冠群(--)
9
案例5
从2001年起,国际物理学界出现了一颗闪亮的明星,他就是贝尔实验室的舍恩。在短短的两年间,他发表了90余篇论文,绝大多数是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如《科学》和《自然》。有一段时间,舍恩每八天就发表一篇论文。他被誉为爱因斯坦第二,被视为诺贝尔奖的当然得主。
不过,在2002年的9月,舍恩建立的这座科学大厦顷刻间土崩瓦解,他发表的论文被所刊载的杂志整批整批地撤销。仅在11月份,《科学》杂志就一次撤销了舍恩的八篇论文。
贝尔实验室把他赶走了,他的母校德国的康斯坦斯大学就剥夺了1998年授予他的博士学位,以阻断他做科学的道路。还特别声明,他的博士学位的论文是没有造假的,的的确确符合博士学位的标准,但还要剥夺他,就是因为不想让他在科学上有任何的发展,因为这个人的道德已经清楚地表明,他不应该作为一个科学家生活在科学界。
9案例5从2001年起,国际物理学界出现了一颗闪亮的明星,他
10
舍恩是德国人,事发时只有32岁。他的倒台,实际是早晚的事情。2002年春天,有人发现舍恩的试验结果根本就重复不出来,而普林斯顿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分别发现舍恩的三篇互不相关的论文却含有完全相同的图表。
贝尔实验室马上开始了对舍恩的调查。尽管舍恩把原始记录彻底地销毁了,调查组还是得出了结论:他的试验结果多数是伪造的或经过篡改。贝尔实验室在调查结束后马上把他解雇,而德国的一个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撤销了给他的聘书。贝尔实验室的董事长欧西发表声明说,我们为这一科学不端行为发生在贝尔实验室而感到深切地悲痛。在它77年的历史中,这是第一次。
10舍恩是德国人,事发时只有32岁。他的倒台,实际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