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病毒性心肌炎.ppt

格式:ppt   大小:878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病毒性心肌炎.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19 文件大小:8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病毒性心肌炎.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oycarditis. VMC)是感染性心肌疾病的一类。是指病毒感染心肌后,病毒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或间质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渗出的过程。是感染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类型,呈全球性分布,以儿童和40岁以下的成年人多见。也可引起心内膜、心包的炎性病变
病毒性心肌炎
感染性: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
非感染性: 过敏、变态反应
化学、物理因素
局灶性
范围
弥漫性
急性
病程亚急性
慢性
病因
分类:
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
最常见的病毒有柯莎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次是艾柯病毒1、3、5-9、11-14、16、17、19-22、25、29、31、33型及腺病毒,还有流感病毒、脑、心肌炎病毒、风疹病毒、骨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肝炎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天花病毒等。
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肠道
呼吸道
其他
柯萨奇病毒、孤儿病毒、脊灰炎病毒
流感病毒(A和B型)、腮腺炎病毒
风疹、疱疹、麻疹、肝炎、HIV等
病毒性心肌炎
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感染
营养不良、酗酒、妊娠
劳累、寒冷、过热、缺氧、放射线、精神创伤等。
病毒性心肌炎
肠道
呼吸道
其他
柯萨奇病毒、孤儿病毒、脊灰炎病毒
流感病毒(A和B型)、腮腺炎病毒
风疹、疱疹、麻疹、肝炎、HIV等
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机制:
1、急性或持续性病毒感染所致直接心肌损害;
2、病毒介导免疫损伤;
3、多种致炎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等。
按免疫发病机制可将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毒感染阶段,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入侵;
第二阶段、自身免疫反应阶段,自身反应性T细胞、细胞因子和交叉反应抗体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扩张型心肌病阶段。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肿胀,间质损害为主者可见心肌纤维及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累计瓣膜时可见赘生物,附壁血栓和心包积液。
眼观:
心脏不大或轻、中度增大
心肌质软而弛缓
切面微小出血灶
病理
症状:
前驱感染:

全身症状:
50%以上的患者1~3周前有上感或肠道感染史
发热、咳嗽、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乏力、气急
心衰、心源性休克、阿-斯、猝死等
90%左右的病人以心律失常为主诉就诊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分型:
1、亚临床型—病毒感染后无自觉症状,心电图ST-T改变,房早和室早,数周后心电图改变消失或遗留心律失常。
2、轻症自限型—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轻度心前区不适、心悸,无心脏扩大及心衰表现。心电图示ST-T改变、各种前期收缩,CK-MB和心脏cTnT或cTnI升高,经治疗可逐渐恢复。
3、隐匿进展性—病毒感染后有一过性心肌炎表现,数年后心脏逐渐扩大,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
4、急性重症性—病毒感染后1-2周内出现胸痛、心悸和气短等症状,伴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衰甚至心源性休克。病情凶险,可于数日内因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死亡。
5、猝死型—多于活动中猝死,死前无心脏病表现;尸检证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