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是由【wltaw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环节设计――情景引路激发兴趣。
师出示故事材料,生续编故事:
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
从前,有两只小老鼠,他们长得和人一模一样,而且他们的行为也和我们人类差不多,他们一直和两个真正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四个每天都从事同样的工作,到一个大的房间去寻找奶酪吃,可是有一天,,但是那两个人一直在等奶酪的归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聪明的你请续编一下故事可能出现的结果吧.
学生交流:
师小结后导入新课:不同的角色,担负着不同的责任,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块二:探究环节设计――师生互动感悟真理.
学生阅读教材P86,三个生活场景,讨论一下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些行为会自己和别人有什么样的影响?(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答复后老师归纳:人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出于不同的考虑,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每一种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自己及周围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结果。(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出示材料,学生阅读后考虑问题:
美国报刊曾报道一那么感人的消息:一对穷困的美国夫妇,两一都失业了,由于付不起房租,不得不搬出了久居的家,,里面有2500美元,这对于贫困中的他们是多么急需呀,但他们交给警察局。很快失主来认领了,按美国惯例,失主应付给捡拾者20%左右的酬金,然而他却分文未给就走了。对此,警察感到非常绝望和遗憾,便将此事告知了新闻界,于是报纸、电视都报道了此事,一时间警察局收到了全国成百上千的来信,信中赞扬这对夫妇的老实,,如数寄来了2500美元,然后总钱数过到6000多美元,还有愿意免费向这对夫妇提供就业时机,当记者采访这对夫妇时,妻子冲动地哭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你如何评价夫妇的行为?他们的举动对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影响?
让学生根据这个故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明确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老师问:你经历过对你影响重大的事吗?你还知道哪些对个人或别人社会有过重大影响的事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经历或所理解别人的经历后,老师归纳指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凡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会遇到各种事情,都会做出各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畅所欲言,分组讨论:人为什么有不同的行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师出示两那么材料:
材料一:有一初四男生,学习根底好,可他因为不理解其父再婚(其母已病故),所以他不好好上学,他认为学是给父亲上的。三天两头逃学,本来能考上一中的学生,最后连中考也没去参加,整天在大街上闲逛(精品文档请下载)
材料二: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他马上向邻居承认了错误。邻居要求原价赔付12、5美元。当时是1920年,12、5可以买125只鸡蛋,他回到家,向父亲说,自己打碎的就得自己赔。因为孩子自己没有钱,于是父亲就先借给他并约定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靠擦皮鞋、送报纸挣钱,,就是里根总统.(精品文档请下载)
上述两那么材料说明不同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的根底上,老师进展分析和讲解(结合上述两那么材料):材料一中少年不理解父亲的错误行为违犯了家庭公德,耽误了自己的前途,如不小心还会危害社会。材料二中少年敢于对自己的错误负责的行为,并且责任感使他产生抑制困难,积极向上的勇气,最终成为卓越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出各种行为,由于动机不同,目的不同,采取手段不同,行为的程度不同,因此所产生的结果不同,正如在和非典斗争过程中,高度的责任感使白衣战士前赴后继,战斗在最前线,同时还有一些人趁火打劫,制假贩假,一些人逃避检疫回绝隔离,,后一种行为令人唾骂,结果不同。(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块三:稳固反响设计――擦亮眼睛升华生活。
选择题:
1、关于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一种行为不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结果。②一种行为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结果.③结果的不同是由行为不同引起的。④积极的行为会产生消极结果。(精品文档请下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在行为和结果的关系中,结果之所以不同,往往是和行为者的如下几方面有关( )
①动机 ②目的 ③手段 ④程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判断题:
1、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行为一定不会产生积极结果( )
2、每一种行为都会直接对别人造成影响。
材料分析:
2005年3月29日晚10时许,市民迟先生打通了《半岛都市报》的热线反映,他的妻子放在面包车上的7公斤剧毒猪肉被人偷走了。“这些猪肉都是拌过剧毒老鼠药的,谁偷了千万别吃。”(精品文档请下载)
(1)迟先生为什么要找寻他的剧毒肉?
(2)此案说明什么道理?
(3)自己有过做错事的行为吗?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板块四:收获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