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留置导尿的护理
胃肠二
袁霞
导尿管的型号
尿管型号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尿道情况及病情而定。
一般对初次留置尿管者,不宜选择较粗的尿管。但对于年
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
弹性较差,尿道括约肌松弛,导尿时应选择型号较大,官腔较粗的导尿管,既可以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引流通畅。对患者由冠心病的患者,也应选取小型号的导尿管,把患者的不适降到最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此时应选择相对较小型号的尿管为佳
尿管插入的长度
由于气囊尿管于普通尿管结构不同,,,因此插管时需见尿再进5-8CM,一般成人男性插入22cm以上,注水后牵拉尿管能外滑2-(5cm),男性插入约25cm,女性约10cm,若无尿液流出,可于耻骨上加压或经尿道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再回抽,以证实尿管插入的正确性。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及老年人经受了尿潴留的痛苦,对导尿术产生恐惧心理,操作者应介绍留置导尿的目的,重要性,操作过程和配合方法以及缓解不适的方法如张口呼吸,放松局部肌肉等,鼓励和安慰患者,以避免紧张情绪导致尿道括约肌收缩,引起插管困难。
导尿术中出血护理
尿道膀胱充血水肿导致的尿路狭窄及组织变性易损是导尿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血凝块增加了新的尿路梗阻因素,发现出血时应及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防止血块的形成,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
尿路感染的护理
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管最常见的并发症。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消毒导尿口,生理性膀胱冲洗是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预防尿路感染: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导尿后每天用抗菌洗液消毒尿道口及导尿管近外阴端两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周更换导尿管,每日更换集尿袋,右血迹和絮状物随时更换,定时排空集尿袋。导尿管于集尿袋应连接紧密。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弯曲,打折,受压,堵塞情况发生。
尿路感染的预防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尿量,若发现尿液有浑浊。沉淀请示医生给予膀胱冲洗,%氯化钠500毫升予冲洗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与床的侧面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挤压尿袋,以免尿液逆流诱发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用引流的作用。如无特殊禁忌,每天饮水量为2000-2500毫升,以起到“内冲洗”的作用。
留置尿管的时间
前列腺充血水肿,膀胱充血水肿张力消退,尿道充血水肿皆是引起尿潴留的原因。让充血水肿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是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拔出尿管后恢复自行排尿的重要因素。一般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5天。公认的意见是一周,少数长期尿潴留,尿路感染较重要及反复导尿插管引起尿道损伤者应适当延长留置尿管的时间。
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
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是膀胱充盈时临床常采用开放引流放尿和定时间歇放尿方法。两者均为非正常排尿方式,特别是开放引流放尿使膀胱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储尿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定时间歇放尿方法虽然能掌握膀胱充盈度及排尿时间间隔误差,但不能充分保护和训练膀胱。对于拔管时机的选择,膀胱充盈时拔管是最佳时机,拔管后排尿过程顺利,有效地保护了膀胱功能。
拔管后膀胱功能,排尿功能异常
留置导尿拔管后可出现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再次发生尿潴留。预防拔管后尿潴留关键是尽量缩短置管时间,在置管期间采取个体化放尿方法保护或训练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如提肛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