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第三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1,172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8/19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讲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慕彦瑾
Email:myj12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几种常用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内江师院教科院
第一节观察法
一、观察法概念
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自然情景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特点
1、直接性:指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直接接触与联系。
2、情感性:指观察者往往容易受到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先入为主”成见的影响。
3、重复性:即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详细观察,才能避免表面化和片面化。
4、目的性与计划性:指观察法不同于日常教学的观察,日常教学的观察大都以随机性、即时性的观察为主,而观察法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特殊选择的需要、发现一些内容的情况、回答特定范围的问题。所以观察法需要事先进行研究设计,突出目的地性和计划性。
★观察法的优点:简单易行。
1。在收集行为数据方面优越性大。
2。可当时、实地观察到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3。能够得到研究对象不能或不肯报告的资料。
4。保持自然状态,获得客观可靠的资料。
★观察法的不足:
1。每次观察的对象不能太多
2。每次观察的目标项目数不能太多
3。观察者个人因素会影响观察记录结果
4。观察资料只能用以说明“有什么”、“是什么”
5。只适用于收集研究对象外部表现的资料
三、观察法基本要素
包含三个要素:观察的手段、观察的对象和观察对象的状态。
☆观察的手段,要求敏锐、仔细、准确。研究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宽的视野,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借助各种现代的技术手段,提高观察的精确性、系统性、全面性。
☆观察的对象包含教育活动中的人和教育活动。
☆观察对象的状态应维持在一种“真实状态”,不致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干预或控制,而处于一种特殊的身心状态。保证真实状态下的观察结果。
四、观察法的类型

直接观察指不借助仪器,靠自身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直接观察比较简便,但人的视野与精力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
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来进行观察。间接观察适于客观记录和多角度的观察,但使用仪器往往比较麻烦。
2.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观察;参与性观察的优点是:研究者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使观察处于秘密的状态;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比较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心理活动和动机,使观察比较深入。
非参与性观察是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处于旁观。非参与性观察比较冷静客观,但不易深入。教师可以采用参与性观察,也可以采用非参与性观察。
3. 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有结构观察即对于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的处理。
无结构观察即在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的限制,但是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
在研究初期,一般主要是无结构观察,以便发现研究的现象,帮助确定主题和观察方法与项目;而在研究的后期,为了深入对某些项目进行观察分析,设计一些有结构观察。
4. 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
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涉及的范围广泛,比较容易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观察的视野有限,往往对观察者要求很高。
抽样观察是对观察现象的场景、时间、人、活动等因素进行取样,再对样本进行观察,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小,容易使观察深入细致,操作比较容易,它对观察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取样上,要求取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