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docx

上传人:feifei 2022/10/18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
许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幻想,但缺少了思想,幻想只要能长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幻想中的吗?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必修一学问点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必修一学问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
1、开端:五四运动
(1)背景:
①根本缘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②干脆缘由:巴黎和会中中国代表的正值要求被拒绝。
(2)过程:略,留意其口号。
(3)评价:
①结果:对内: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派卖国贼的职务。对外: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②性质:是广阔人民群众干脆参加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意义:标记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共成立
(1)背景:
①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建了条件。
②十月革命的影响,为中国的革命指明白新的方向。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等。
(2)成立:略。党的名称、党的任务、党的中心任务等。
(3)评价:
①中共成立是近代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中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实现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③中国革命面貌此次面貌一新。
(4)民主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①内容: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二、国民革命(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背景:
(1)中共: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相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孙中山在历次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中的失败,以及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感受到人民群众力气的强大。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建议。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2、国共合作的实现:
(1)标记:国民党一大召开。(2)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3)意义: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3、国共合作的评价:
(1)性质: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国民革命失败的缘由:
(1)主观上:中共的年轻无趣,中共的右倾错误等。
(2)客观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拓
1、背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2、中立领导中国革命: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内容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确定发动秋收起义等。
(3)秋收起义:起先创建农村革命依据地。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4、长征:
(1)缘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转折:遵义会议: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意义:是中共从无趣走向成熟的标记。
(3)长征的意义:战略转移完成;熬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来珍贵的精神遗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
1、国共其次次斗争:
(1)背景:抗战成功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坚持内战独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发动内战。
(2)过程:略。
(3)解放区的土改:意义是废除了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全部制,解放区一亿多的农夫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夫革命和生产的主动性。
2、意义:略。
五、学问拓展与补充
1、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1)同:革命的性质和目标一样。
(2)异:①领导阶级不同;②指导思想不同;③最终的奋斗目标不同等。
2、二大制定的中共纲领的依据:一个是教条,一个是国情。
中学历史必修一学问点2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政权的成立的背景:
(1)背景:解放斗争的成功发展,建立新政权迫切须要。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七届二中全会:
①主要内容: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全国成功后,中共的基本政策以及总任务等。
②意义: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新政权的筹建
(1)新政协会议:
主要内容:国名、国旗、国歌;《共同纲领》、《新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3、成立:时间、国家性质、中央政府等。
4、意义:略。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方人代会的建立:意义:为全国人代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会召开。
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详细内容是: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主权、公民的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得得方向和途径。
评价:体现出两大基本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②意义:标记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2、中共领导下的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背景: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任务结束。
(2)确立:1954年12月,政协二次会议通过。
(3)发展:1956年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标记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缘由:
(1)历史缘由:大杂居,小聚居。
(2)现实缘由:保证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同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2、正式确立:《五四宪法》规定在民族自治区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
3、概况:五个自治区。
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学问拓展与补充
1、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等。
2、八个民主党派:致公党、农工党、民盟、民进、民建、九三、台盟、民革等。
中学历史必修一学问点3
政治建设的曲折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八大的有益探究
①内容:正确分析国内的形势和主要冲突的改变,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健全法制,使党和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②评价:是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重大挫折:
(1)缘由:
(2)导火索: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3)标记:中共的《五一六通知》
(4):1968年9月,各地造反派夺取各级党政领导权,建立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评价这是国家政治体制的大倒退。
(5)影响:民主法治遭到严峻践踏,全国陷入严峻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详细表现: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峻破坏。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二、历史的宏大转折
1、背景:
(1)
(2)中共和国家的工作徘徊。
2、标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内容: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
①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政治上: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组织上:
④经济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
3、评价:宏大的转折。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从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从今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背景:改革开放后。
2、史实:
(1)11010年,
(2)11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成为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101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1101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中学历史必修一学问点盘点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