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基本核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
1、会计科目。
2、会计凭证。
3、记帐方法。
4、账务组织。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并掌握基本核算方法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及主要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会计凭证、账簿的填制与登记方法。
3、熟练掌握并运用借贷记账方法对发生的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处理。
4、掌握账簿表的种类及账务组织与核算程序。
第一节会计科目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过程中采用的专门方法,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确定记账方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等。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基本原理在银行会计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对银行会计特点的集中反映,是业务核算手续的基础。
一、会计科目的意义与设置要求
(一)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按照核算与管理要求进行分类反映的类别名称,是设置账户、分类记载会计事项的工具,也是确定报表项目的基础。
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是各项核算方法发挥作用的基础。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分录的确定和会计凭证的编制要以会计科目为依据;将经济业务记录于会计账簿,以及定期将会计核算资料加以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要依据于会计科目。由于记账、报账都是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的,这样就可以将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连续、系统地记录、反映,从而使会计核算资料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因此,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该准确地运用会计科目,以便会计核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以满足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存款人、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了解银行业务和财务状况以及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科目设置要求
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全面反映业务情况,又要有利于提供系统的核算资料;既要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又要符合国际惯例;既要严谨科学,又要系统完整。
商业银行会计科目是各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按照本行经营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要求而设置的用于系统内核算的会计科目,因此各商业银行系统内科目的数量、名称各不相同,但都应当明确与银行业会计科目的归属关系,并按照经营管理需要、会计核算要求、资金性质和业务特点设置。
,以便根据会计核算资料考核经营管理状祝。会计工作是银行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经营管理的要求。由于经营管理的理念、重点、内容不断变化,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也随之变化。例如,为了适应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及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的要求,银行会计科目按定期、活期设置存款科目,按长、短期设置贷款科目;为了反映信贷资产质量,适应风险管理要求,设置了“逾期贷款”、“贷款呆账准备”等科目;为了适应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设置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反映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科目, 同时对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按照已识别风险和未识别风险,设置反映计提的“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等科目;为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还设置了“在建工程”科目,用以集中反映固定资产购建和安装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设置“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用于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