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雨霖铃》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霖铃》教案.docx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10/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霖铃》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雨霖铃》教案 】是由【262346602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雨霖铃》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页
《雨霖铃》教案
深州市中学李志佳
教学目标:
:理解本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分析词的意境美;
:领悟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体会作者低沉伤感之情;品尝诗歌语言,鉴赏《雨霖铃》艺术特色,驾驭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
:培育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酷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观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    提问点拨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离别是永恒的话题,有关离别的诗句穿越时空,永驻于岁月长河。
1,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3页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5,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6,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派代表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终,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54岁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第3页
,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
三,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四, 整体感知
1 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凄惨,凄清 ,指导诵读,订正字音。
2播放音频,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
3 由学生展示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精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柳,风,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五, 精品课文
1,上阙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 (写景)
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务。勾画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长亭)时间(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第5页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日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恋恋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及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冲突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
第5页
,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2,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动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溶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及争胜的对象。那么它原委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
第6页
依旧显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接着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合作,探究。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进行探讨,谈谈看法。
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躲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学生自主探讨)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加了抒情色调,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呈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3)词人采纳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第7页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及何人说?” 
1)“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语,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观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惆怅而已。 
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及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动。“便纵有千种风情,更及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如此归纳全词,如同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六,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景                             情
别前      寒蝉 骤雨 长亭                       悲戚
(实)                                  
别时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不舍 愁苦
(实)          
别后     杨柳 晓风 残月                     孤寂 落寞
(虚)
第8页
七,总结
  作者在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让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这是适合多数市民观赏趣味的,他们一听就“入耳酸心”,以获得感情上的充分满意。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到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旧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八,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