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货币.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货币.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5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货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货币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货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掌握货币需求的定义: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派生需求。
:货币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货币需求特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货币需求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望,而是有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所以B项错误。
传统货币数量说
古典货币数量说主要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911年,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M代表货币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V和T基本稳定,只有物价水平P和货币量M有直接关系。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庇古论文:《货币的价值》
庇古提出的剑桥方程式:
其中π代表货币价值,Y代表总资源;K代表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KY代表真实货币需求,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
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持现金来表示的,它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
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问题: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即人们基于货币的流动性持有货币。
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是由三类动机决定的(掌握):
交易动机
交易性需求,L1=L1(Y)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L2=L2(i)
L=L1(Y)+L2(i)(掌握)
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就会无限增大。由于利率过低,“流动性偏好”就具有绝对性,产生“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这两个假定之上,并将货币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来研究。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三个:
①财富总额与财富构成
个人所能持有的货币量以其财富总额为上限,但个人财富难以计量,为此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并认为“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此外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
②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
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越少
③其他因素

M/P=f(Yp;W,rm,rb,re;1/p·dp/dt;μ)
M代表名义货币量;P代表物价水平;Yp代表恒久性收入;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im,ib,ie代表存款、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1/p·dp/dt代表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掌握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者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
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货币

M1=M0+单位活期存款
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广义货币量,其中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属于准货币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中央银行存在着不断补充信贷资金的需要,又无从获得新的信贷资金来源。于是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
银行的位置
新存款
存款准备金
新贷款
1
1000
100
900
2
900
90
810
3
810
81
729
……
……
……
……
合计
10000
1000
9000
但是中央银行放出的每笔信用并不能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1)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
(2)提取现金数量;
(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由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因此称其为“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用“K”表示。
K=1/(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
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
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具有如下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总量性货币失衡
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
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
结构性货币失衡
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结构性货币失衡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
研究货币均衡问题,不仅要涉及到货币的自身均衡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货币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决定的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与宏观经济方面其他变量的综合平衡问题。
在宏观经济方面,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平衡关系。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
熟悉物价自然上涨率的经济含义:在一般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不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跌。物价自然上涨现象的成因:剪刀差;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
掌握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关系: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
ΔM1=(Y′+P′)M0,或者M′=Y′+P′
P′为物价的自然上涨率,M′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