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5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课:散步
字词:
分歧信服霎时委屈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文章体裁:
记叙文。
文章主题:
本文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再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相敬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章结构:
全文38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
第二部分2-8重点写散步的过程。
写作特点
以小见大,以“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亲情和责任、使命,耐人寻味。
人物形象:
①塑造人物方法:
A选择典型事例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②景物描写
有些衬托了散步中一家人的快乐心情、和睦关系,有些则可以引起读者对生命的联想。
语言特点:
句势精美,词格丰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富,意蕴深刻。
重点语句赏析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为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众人,对生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抒发此中感受。
第2课:秋天的怀念
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第一次,母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我:不,我不去
第二次,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我: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个词描写母亲的行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3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第三处,母亲悄悄的出去,是避免儿子听到脚步声引起他的联想,.
对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明是对秋天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作者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几件平常的小事,以简淡而又厚重、朴实而丰美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母爱”的内涵、“爱母”的思绪,在秋天的回忆中感动感悟着。
四、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悄悄躲出去,偷偷的听我的动静,扑过来,抓住手,忍住哭,好好活。
母亲怎样待儿子
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比我还敏感。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第3课:羚羊木雕
作者简介
张之路,著名的儿童作家。
字词:
犄角、怦怦、树杈、寒颤、发愣、脸颊、攥着、逮着玩
文章体裁:小说
文章思想内容:
借羚羊木雕来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矛盾的故事。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观念上的冲突。
文章线索
以羚羊木雕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妈妈追查、逼问,再回顾“我”和万方的真挚友情,接着写奶奶的批评,最后得到了万方的谅解。
文章写作顺序
顺序写作,插叙让场面更为集中。
写作人称:第一人称写法。
人物形象
①人物性格特征:爸爸妈妈重财轻义;女儿重义轻财;奶奶深明大义。
②塑造人物方法: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对人物塑造起到衬托作用。
作品的主题
父母要珍视友谊,儿女学会与父母沟通。学生要深入思考亲情与人生。
第4课:散文诗两首
文学常识: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家,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体裁
散文诗
重点字词:
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惊讶、倘若、无端、至爱
作品主题
《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之爱,母子情深。
《纸船》抒发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写作特点
《金色花》:丰富的想象。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看书不伤眼睛,从而表达对母亲的爱。
《纸船》:以纸船为题,托物寄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语言特色
《金色花》语言活泼,生动。
《纸船》文笔清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志”是记的意思。跟“志怪小说”之着重记述神怪异闻不同,“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北朝时宋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弟弟长沙景王道怜的第二子,因义庆叔父临川王道规无子,故定义庆为嗣子,袭封临川王。他著书甚多,《世说新语》最为流行。这本书可能是他和他手下的文人集体编写的。
字词:
谢太傅、柳絮、雪骤、无奕女、
词语的含义:
内集: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
骤:急
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差:差不多。
拟:相比。
重点句子含义:
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像什么?撒盐空中差可拟。和空中撒盐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说像柳絮乘风飞舞
文章的结构。
第一层(从开头到"……讲论文义"):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
第二层(从"俄而……”到"公大笑乐"):通过一次应答,体现了少年谢道韫的聪颖。
第三层(从"即公……”到结尾):点明谢道韫的身份。
比喻修辞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塑造人物
“欣然”“公大笑乐”写出了人物的神态,体现了家庭氛围融洽、欢快和轻松。这样的氛围能够让人心情愉快,这样的活动能够启发人的思维,更好地促进人的成长。
《陈太丘与友期》
字词
尊君在不、非人哉、
重点词语翻译:
期:约定。
去:离开。
委:丢下,舍弃。
引:拉
顾:回头看。
古今异义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为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
(2)太丘舍去:古义为离去;今义为前往。
(3)下车引之:古义为拉;今义为引用等。
(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为回头;今义为照顾或顾客
称谓常识: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就像现在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一个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层:(从开头到"去后乃至"。):写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剩余部分):元方以礼责客,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
人物形象性格
①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陈太丘:友人与“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元方:聪敏、机智
②塑造人物方法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第11课:春
字词:
朗润,酝酿,卖弄,婉转,烘托,赶趟儿,欣欣然,舒活,花枝招展,抖擞精神,黄晕,嘹亮
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文章体裁:
抒情散文。
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
文章结构:
全文10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盼春
第二部分2-7,写绘春
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3-7分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称为“春之五图”
第三部分8-10,写赞春
文章结构
严谨精美。先总写春天,然后从几个方面细细描绘,最后又总写,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
写景特点:
(1)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如对“春风”的描写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语言特点
精美、生动、准确、朴实,隽永,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多变、口语的穿插等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
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文章体裁:写景散文
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知情。
文章结构:
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温情”色彩。
第二部分(2-5段):写济南的城、山、水,无不涂上“温情”色彩。
第三部分(最后一句):小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文章线索: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写景(方法)艺术:
(1)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2)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3)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华观。
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语言朴实,清新上口。
(3)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语言特点:语言朴实,清新上口。
作者写济南是个宝地,是阳光下晒着的小城,写雪后的山,写独特的水,娓娓道来,不矫饰。
如:(1).写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储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段话,把济南冬天水温适宜,绿萍、水藻之类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的情况生动真切地描绘出来,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就好象拉家常似的,读起来朗朗上口,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
(2).作者在词语的选用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品位。,树尖的“顶”,山尖的“镶”山腰的“露”,都各得其所。
(3).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如“准保暖和”“着落”“干”“蓝汪汪”等之,都是家常用语,富有生活气息。
第14课:秋天
字词: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冽梦寐
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年-1977年),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著作有《汉同集》《画梦》《生活是多么广阔》。
文章体裁:诗歌
文章思想内容:文章通过一个个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文章结构:全文共15行,分三节
第一节:(1-5行):描绘农家丰收图。
第二节:(6-10行):描绘霜晨归鱼图。
第三节:(11-15行):描绘少女思恋图。
.文章线索:秋天
写作特色:
(1)运用富有特色的词语,描绘秋天的特征。如:“丁丁”写出了山谷伐木之声悠远地飘来;“栖息”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2)运用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营造意境。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
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
王湾是洛阳人,唐代诗人。
《观沧海》:乐府诗。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
诵读
重点词语音形:竭澹竦峙萧瑟
诗歌节奏: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一二或二二一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分析诗歌内容
重点词语释义:澹澹竦峙萧瑟若其幸次客路
曹操的《观沧海》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思想感情
《观沧海》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通过对登山观海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
写作方法
《观沧海》:虚实结合的手法
《次北固山下》颔联颈联的对仗手法
作者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马致远(1250?-1323?),字千里,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
《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
《天净沙秋思》元曲
诵读
重点词语音形:没枯藤昏鸦天涯
诗歌节奏:七言诗句的节拍一般有: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天净沙秋思》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诗歌内容
重点词语释义:初处乱花欲迷没行不足断肠
《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天净沙秋思》元曲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作者思想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天净沙秋思》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羁旅之思
写作方法
《钱塘湖春行》颔联颈联的对仗手法
《天净沙秋思》写景抒情
第16课:紫藤萝瀑布
作者简介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文章体裁:
借景抒情散文。
文章思想内容:
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文章结构:
全文11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第二部分(2—9),描绘了紫藤萝的花形、花色和花香
第三部分:(10--11)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托物言志、写景状物的写法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通常的说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如:(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2)“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于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景物描写:
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通感修辞运用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如::“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字词: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文章体裁:
记叙文(六个要素)
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在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甚至是巨大的困难,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为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容易战胜。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3,冒险:爬上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脱险:父亲鼓励,顺利脱险。
第三部分23,感悟:分解困难,逐步战胜
人物形象塑造:
(1)父亲:;教“我”脱险,并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2)杰利:杰利去把父亲找来,说明他富有友情。
(3)我:身体孱弱,在父亲鼓励下应对危险,克服困难。刻画方法:心理描写。
(4)其他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时,把“我”丢那儿不管,还无情嘲笑,说明他们不讲情义。
领悟生活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预示着在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甚至是巨大的困难,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为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容易战胜。
语言特点:
全文以记叙为主,描写生动、形象,篇末议论点题。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身份和处境。尤其是心理描写的词语精当传神,富有表现力。如:“冷汗直冒”“咚咚直跳”“头晕目眩”“全身麻木”等,突出了“我”害怕恐惧的心理。
第18课:短文两篇
字词:
收敛脆弱颤动断续宽恕零落聒聒
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生,香港作家,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等,祖籍广东番禺。课文选自其作品散文集《承教小记》,除此,她的出版作品还有《路上谈》《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文章体裁:
哲理散文。
文章思想内容:
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写作特点
(1)先抑后扬的手法
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并生发感悟,产生了对生命的思考。
(2)前后照应的写法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
(3)隐喻的表达方式:
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字词:
卑微、一丝不苟、色泽
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作家、画家,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所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等。
文章体裁:
哲理散文。
文章内容及哲理:
作者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主题表达方式:
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写作特点
“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第19课:在山的那边
字词:
痴想、隐秘、诱惑、喧腾、一瞬间、凝成、铁青
作者简介
王家新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
文章体裁:
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文章内容:
“山”和“海”两个形象是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诗歌结构:
痴想——沮丧——诱惑——坚信
写作特色
(1)语言朴实凝练。
如“诱惑”、“枯干”、“铁青”、等词语意蕴丰富。
(2)运用多种修辞。
如设问、比喻、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人的情感得以真实再现。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概念的思想感情。
重点语句理解。
(1)“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幻想全部落空。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许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3)“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第21课:化石吟
字词:
奇幻骸骨乌有潜行裹藏葱茏幽雅造物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文章体裁:科学诗
文章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