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生物重要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物重要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5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物重要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生物重要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物重要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生态因素光合作用
右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你认为表示鲜重的曲线是哪一条,其光合作用开始于哪一点
,,,,Q
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其干重(主要是有机物质量)总体上是先降后升,开始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直消耗自身有机营养;展开子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后,可以合成有机物,并且产出大于消耗,干重不断增加。
其鲜重一直升,开始时萌发需要吸收大量水来水解有机物,吸水量大于分解的有机物的量,因此鲜重增加。可以光合作用后可以合成有机物鲜重不断增加。
由以上分析,干重增加始于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开始于O点
2、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能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吗?
应该可以
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就是适者生存。只是外界环境的变化是由于人造成的。其实抗药性的产生不是加了农药就产生了,只是农药选择了抗药性个体,不抗药的就被杀死。抗药性产生是必然的,没有农药也会产生。即变异是多方向的,而选择是单向的。
3初级消费者:以植物(草)为食的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以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食物链中,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处在第几个位即为第几营养级。
食物链中,总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的,无生产者是不能结构食物链的。
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是不同的营养级。
区分消费者级别主要是看其以什么为食
4、由于人们过度使用青霉素,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
,青霉素选择了这些抗药性强的细菌,抗药性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增强。
---抗药性。并将这一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在菌群中本身就存在着有抗药性的细菌,在青霉素的选择下,抗药性强的细菌生存了下来,而无抗药性或抗药能力弱的细菌则被淘汰,有抗药性的细菌继续繁殖,将此性状遗传给下一代,从而使整个菌群内的抗药基因频率上升。
遗传过程中个体的抗药性不会随遗传而增强,只可能由基因突变从而产生较强的抗药能力,但基因突变的概率很小。
人们过度使用青霉素,不是让细菌的抗药性增强只是使有抗药能力的细菌占整个菌群的比例上升即我上面说的菌群内的抗药基因频率上升
抗药性增强是对整个菌群而言,并不能用来描述一个细菌。
5、在反射弧中,脊髓的灰质受损和脊髓的白质受损有什么区别?
脊髓白质在外,灰质在内。
如果脊髓的灰质受损会无法完成低级反射,可以感知疼痛。
脊髓白质受损会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感觉不到疼痛,但能完成反射。
初一生物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1)要有明确的目的。(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4)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5)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6)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

对相似的生物,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对差别明显的生物,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生物具有生命,非生物不具有生命。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的调查叫普查。
(2)调查对象的范围太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这样的调查叫抽查。
:(1)调查的目的(2)调查的对象(3)调查方案(4)调查范围(5)调查结果
:(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2)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主要的关系有:A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B竞争关系:例如,麦田里的杂草和小麦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C合作关系:野牛和牛掠鸟的合作关系。
同种生物之间的主要关系有:A种内合作:蚂蚁、蜜蜂等昆虫营集体生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B种内斗争:野牛的争斗。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试验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注意:变量唯一。
、提出问题开始的。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依据已有的
(3)
知识或生活经验。(3)制定计划:首先要确定变量,然后设计出只有一个变量的对照试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4)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例子:(1)绿色植物能增加大气的湿度、净化空气。(2)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3)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的作用,促进土壤层的形成。(4)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随着环境的变化,旧环境的适应者可能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而新的适应者则取而代之。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例: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生态系统的组成:(1)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2)生物部分:A:生产者:植物。B:消费者:动物。C、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相互影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能量沿食物链递减。
生态系统的物质:生态系统的物质包括水、氧气等许多物质。生产者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将碳储存在体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返回到空气中。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
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不易分解,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不同生物的数量总是在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6)
第四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等。
、园林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6.(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3)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沙漠、戈壁、两极冻土带和高山冻原等寒冷或干旱地区。生物稀少。
(4)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典型代表是沼泽。
以沼泽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很多。
(5)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其中的生物组成。
(6)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少。
(7)园林生态系统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种类较多。
(7)
(8)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7.(1)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有“绿色水库”之称。
(2)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
(4)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净化水源、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
(5)淡水生态系统的作用:为人类提供饮用水、灌溉及工业用水。调节气候。
(6)园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美化环境、遮阴降温、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提高空气湿度。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生物圈。厚度为20千米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开放的、动态变化的。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