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5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状态下V气体<V液体<V固体。
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声音的特色。辨别不同的声音主要靠声音的音色。
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1)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5、噪声的含义:(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6、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
7、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8、声的利用: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B超”)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激光:方向性好,亮度高,光束集中,抗干扰性强)、打枪、影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m/s。
(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①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4、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三、:①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④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5)像物左右相反。
:光的反射
①1成像;②改变光路(如:把光照射到井底)。
四、光的折射
:①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4)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当光从空气(光疏介质)斜射入水(光密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6)当光从水(光密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疏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远离
(7)当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变,折射角等入射角等于零度。
: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鱼的下方.
五、光的色散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光谱)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红外加热)。红外遥感、遥控。红外夜视仪。
:(杀菌),荧光效应(验钞)。
第三章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3、显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人眼看东西时,眼球好像一个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6、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
实验用温度计
量程
35℃——42℃
-20℃——110℃
分度值

1℃
构造(是否有缩口)

没有
使用方法(能否甩)
可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不可以
6.

1、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3、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橡胶、塑料等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沸腾
特点
1、在任何温度下。2、液表面。3、缓慢。
1、一定温度下2、表面和内部。3、剧烈。
影响因素
1、液温的高低。
2、液表面积的大小。
3、液表面气流的快慢。
液表面处气压的大小。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液化现象:①“白气”②“出汗”③雾④“白烟”⑤露⑥“模糊不清”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液化放热:例: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①碘的升华。②樟脑片消失。③冰冻衣服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电荷a、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这物体就带上了电荷。
b、自然界中的电荷分为两种:正电荷与负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c、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就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出来的。
.
2、电量a、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Q来表示,单位是库仑(C)。
b、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是带有负电。元电荷e=×10-19
3、导体与绝缘体
a、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b、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是绝缘体。
c、在金属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
二、电路与电流
能够提供持续供电的装制叫电源;电池、发电机、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1)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2)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3、(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半导体二极管,电流只能从它的正极流向负极,不能反向流动。
三、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四、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代表。单位:安培符号:A较小的电流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1A=103mA=106μA1μA=10-3mA=10-6A
使用电流表时请注意:
(1)调零。(2)正确选择量程。(“试触法”)(3)串联。(4)“+”入“-”出。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4、电流表的读数:
使用量程
0-3A
0-
每一大格
1A

每一小格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A=IB=IC(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A=IB+IC(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探究实验的七大步骤: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