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学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七章德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总称。(多)鉴于大德育的思路,我们把德育的定义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组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四是理想教育、五是道德教育、六是劳动教育、七是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八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简答)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其次,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也促进德育目标变革。 
最后,工业文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                             
第二节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展开,在德育目标的指导下,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待的整体性变化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活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是德育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调节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又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通情达理、达理不通情、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等。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道德行为开始,或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首先,从哲学观点看,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而是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作用的结果。但人们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去接受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在与家庭、社会、学校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改造了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其次,从心理学观点看,知、情、意、行作为思想品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它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最后,从教育学观点看,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活动和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导交往,没有活动就没有交往。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的,是一种教育性活动与交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之下展开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组织性,而不是盲目的、自发的。第二,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有其特定的范围,而不是一般的广泛的社会活动与交往。第三,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依据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起来的,是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对他不断提出合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不断地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过程。 一、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矛盾主要是教育者的的与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思想道德的形成始于德育要求,没有道德要求也就没有德育。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德育影响与资源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德育的过程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过程,是内因与外因对立统一的互动发展的过程。二、学生品德正是在不断产生与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与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推动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向着德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发挥道德成长主体—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也只有如此,外部的德育影响与矛盾才可能转化为自身道德成长的内在动力,并在主体自我的德育活动中促进道德水平质的新飞跃。三、在德育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动的进行道德活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1、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这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2、人的任何一种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展开P255)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展开) 
第三节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1、 知行统一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爱和民主原则 
5、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第四节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   道德叙事法   交往实践法   道德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