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银行考试6页货币银行学中场常考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银行考试6页货币银行学中场常考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货币银行学中场常考知识点
货币和商业周期关系:每次衰退之前,货币的增长率都是下降的;这表明,货币的变化可能也是商业周期波动的一个原动力。虽然并非每一次货币增长率的下降都伴随着一次衰退。
货币供应的持续增加可能是造成通货膨胀亦即物价水平持续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一般来说,利率对经济的总体状况产生影响,因为它不仅影响消费支出或储蓄的意愿,而且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就业。
如同物价上下波动一样,利率也是波动。
除了其他因素之外,货币在利率的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货币对许多重要的经济变量产生影响,决策者们很关心货币政策的实施,即关心对货币和利率的管理。
银行是我们经济中最大的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中介活动为资金融通提供了一条通道。金融中介机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之更有效率和活力。
银行通过提供贷款在创造货币的活功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银行的贷款创造出支票账户存款,成为货币供应的主要组成部分。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的形式
(1)商品货币(commoditymoney)
(2)信用货币(fiatmoney)
纸币(银行券)
电子货币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于设备之间以及在网络(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以用于支付的价值,如IC卡、多功能信用卡等。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它类似于人们常用的普通钱包,当其储存的价值被使用后,可以通过特定设备向其追加价值。而“预付支付机制”则是指存储在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
电子货币
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率先发行银行信用卡,标志着一种新型商品交换中介的出现;1973年Rolandmorono发明了IC卡作为电子货币。随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发了电子货币产品.
电子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以银行为主要信用担保的电子借贷系统(信用卡)。作为现今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它通常用于由持卡人自己完成存取款、转帐、消费、融资、代收代付等银行业务。
电子货币
2、信用卡为基础的电子钱包。如Mondex,是英国在1995年7月最先进行实验的新交易支付手段,是将现金信息存储在IC卡上一块具有存储、加密和计算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中,虽然它在形状上与信用卡相似,但它有独立的计算功能,并可携带信息,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它被广泛用于电子银行、电子商务、金融投资、信贷、身份证明、医疗保健方面。有资料表明,IC卡将逐步取代现有的磁性介质信用卡,成为近期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
电子货币
。如在Internet上流通的Ecash、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其最大特点是只用软件便可以实现电子货币支付完成交易过程,从理论上讲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货币。在可预见的将未,随着制约数字货币发展问题的解决,它必将成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
铸币的定义:
    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银行券和纸币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信用货币和货币符号。
银行券:在银行业发展的早期,是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
19世纪以后才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形式确定银行券为法定支付手段。1929年到1933年西方国家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的银行券不再兑现。
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政府根据流通手段的特性,有意识铸造和发行不足值的铸币,直至发行本身几乎没有价值的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
当代社会经济中,银行券和纸币已基本成为同一概念。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国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铸造、发行流通、准备制度等。
各个国家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了种种法令和条例。这些法令和条例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其意图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的政策目标,并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
本位币(standardmoney):
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足值的铸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中本位币为银行券或纸币。
辅币(fractionalmoney):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一般指本位币。
有限法偿:货币在国家规定的一定限额内,受款人必须接受,超过限额时,有权拒绝。一般指辅币。
货币制度的演变:
1、金属货币本位制度
银本位制(SilverStandard)
欧洲各国在中世纪盛行银本位。以一定量的白银铸币为标准货币。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入输出,银行券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银币。
缺点:
价值不稳定
大宗交易不便
货币制度的演变;
金银复本位制(DoubleMetallicStandardSystem)
白银和黄金同时作为一国的本位货币。本位币与一定量的金和一定量的银之间保持等值关系,两者均有无限法偿能力。
分为两种:
平行本位制(ParallelStandardSystem)
双本位制(BimetallicStandardSystem)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
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比赛。故事发生在,主角是一仿名叫何玉麟的香港售货员。他一共要过15关。第一关,1000元,第二关,2000元;第三关,3000元;第四关,4000元;第五关,8000元;第六关,10000元;第七关,2万元;第八关,3万元;第九关,4万元;第十关,6万元;第十一关,8万元;第十一义,15万元;第十二关,25万元;第十四关,50万元:第十五关,100万元。他一路轻松做答,连过14关。第15题是:“在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理论是以下谁人提出,A高斯(即科斯)、B史汀加、c格雷欣、D史宾沙。”答案是C。何玉麟放弃了回答,他赢得了50万的大奖,这也是迄今为止该节目闯关成功的最高纪录。
劣币驱逐良币
有的人用50元钱买到了一双“伪”耐克鞋,替代了800元一双的真正的耐克,而且他的心里还美滋滋的;有的人用几百元钱买到了一张假文凭,他凭着这张假文凭获得了很好的收益。其实,这是用人的劣根性替代了社会的良知。
信用货币制度
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发行纸币,已不能兑换黄金;发行纸币仍有准备,但没有十足准备;货币数量是由货币当局根据国内经济需要来控制。
货币的层次与计量
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中,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种类繁多,各自有一定的货币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交易媒介作用,不同货币性的资产对经济影响的程度不一。
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对货币数量进行计量。从理论上讲,要计量货币,要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它能告诉我们哪些资产将包括在货币之内。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被提出。
货币的层次与计量
划分标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通用国际标准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确定货币计量的口径(划分货币的层次)。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货币在流通中转手的次数不同,形成的购买力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货币的层次与计量
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种理论观点
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只有那些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资产才算是货币,限于通货和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即:
M1=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
是狭义的货币数量定义。被称为“交换媒介论”。
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种理论观点
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价值储藏手段,是“购买力的暂栖所”。货币还应包括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即:
M2=M1+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是广义的货币数量定义。被称为“价值储藏论”。
以上两种是主要的货币数量定义的理论观点。
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种理论观点
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存款,同样具有较高的货币性,应包括在货币数量定义中,即
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外的短期流动性资产,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只有程度上而无本质上区别。货币数量定义应扩大为:
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以上货币定义尚在争论不休,尚无定论。但多数经济学者倾向接受M1和M2为基本的货币数量定义。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一般来说以流动性作为计量的主要标准;同时也从各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一国在不同时期公布的货币计量范围也非完全一样。
现实中的货币层次的划分
美国的货币层次(货币供应量计量指标)
M1=通货
+旅行支票
+支票存款
+其他支票存款(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
来创新的品种:NOW、ATS等)
M2=M1
+小额(10万美元以下)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帐户(MMDA)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非机构所有)
+隔日证券回购协议
+欧洲美元
M3=M2
+大面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上)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机构所有)
+定期证券回购协议
+定期欧洲美元
L=M3
+短期财政部证券
+商业票据
+储蓄债券
+银行承兑票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M0
+支票存款
M2=M1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政府债券(国库券)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便于经济分析,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观察,可以分析国民经济的波动。
通过考察不同层次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为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观察货币政策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