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汇总.doc

格式:doc   大小:2,79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汇总.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7 文件大小:2.7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汇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汇总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汇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宇宙
1、可见宇宙(已知宇宙):140亿光年
2、天体
(1)概念: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2)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由低到高)
二、地球普通性——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
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3、八大行星运动共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三、地球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1、外部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
(2)稳定的太阳光照
2、优越的自身条件
(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
(2)适合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3)存在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形式——电磁波;来源——核聚变反应;能量——集中于可见光区(50%)
2、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光热资源
(2)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最初能源
(3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生物运动的主要动力
3、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
我国太阳辐射最缺乏的地区:四川盆地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大气分层
(由里到外)
太阳活动
特点
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周期性(约为11年);整体性(黑子和耀斑同步)
影响气候;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注意: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黑子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

一、运动特征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日(23h56min4s)
恒星年(365d6h9min10s)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N/S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角速度
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处约15度/小时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相互关系
黄赤交角为23°26′
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赤道无,越向两极越偏移
(3)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每15°相差一小时。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º2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2、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3、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一、两波
1、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2、横波: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二、两面
1、莫霍界面:划分地壳和地幔
2、古登堡界面:划分地幔和地核
三、里外各三圈
1、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四、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
A褶皱:
B断层: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
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辐射名称:A太阳辐射,A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
(2)图中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3)图中A2仅占A的很少部分,是因为大气对A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4)图中A1要比A少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补充: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类型
冷锋
暖锋
主导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锋面图示
锋面符号
过境速度
较快
较慢
雨区范围
时间短,雨区窄,主要在锋后
时间长,雨区宽,在锋前
天气
特征
过境前
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雨(雪)、大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和雾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
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冬季寒潮,
春季沙尘暴
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夏季雨带的北移
准静止锋
成因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遇地形阻挡
举例
江淮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天气
江淮梅雨
昆明“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示意图(北半球)
水平气流
北半球
低空逆时针辐合
低空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
低空顺时针辐合
低空逆时针辐散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天气实例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一、水循环
1、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2、分类: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
海上内循环——水量很大
陆上内循环——补充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3、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转化;
(3)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影响全球地理环境
二、洋流
1、洋流: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流动
2、分类:
(1)按性质:暖流(低纬流向高纬)、寒流(高纬流向低纬)
(2)按成因: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南半球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自东向西的南极环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影响
举例
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北大西洋暖流与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秘鲁寒流与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
生物
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水)、秘鲁渔场(秘鲁寒流)
海运
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
顺流省时省燃料
环境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整体性的表现——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