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一生物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59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生物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7 文件大小:5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生物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一生物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生物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考点1、(B)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配子的形成过程
考点2、(B)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1)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2)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3、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4、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个,1种卵细胞。
考点3、(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1减Ⅱ前期2减Ⅰ前期3减Ⅱ前期4减Ⅱ末期5有丝后期
6减Ⅱ后期7减Ⅱ后期8减Ⅰ后期9有丝前期10减Ⅱ中期
11减Ⅰ后期12减Ⅱ中期13减Ⅰ前期14减Ⅱ后期15减Ⅰ中期16有丝中期
考点4、(B)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1、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3、在有性生殖中,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受精过程
考点5、(B)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考点6、(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点1、(B)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2、(A)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考点3、(C)遗传的分离定律
1、基因分离规律实质:F1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
全显

AA×Aa
AA:Aa=1:1
全显

AA×aa
Aa
全显

Aa×Aa
AA:Aa:aa=1:2:1
显:隐=3:1

Aa×aa
Aa:aa=1:1
显:隐=1:1

aa×aa
aa
全隐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至少有一方是AA
全显

aa×aa
全隐

Aa×aa
显:隐=1:1

Aa×Aa
显:隐=3:1
3、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1/2)n纯合子(AA+aa):1-(1/2)n(注:AA=aa)
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①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
②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③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Tt抗锈病②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③TT或TtTt
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
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Aa、Aa1/4
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
答案:DD或Dd100%或1/2
4、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第一步: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考点4、(B)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图解见课本
F2:四种表现型: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9:3:3:1
九种基因型:1YYRR2YYRr2YyRR4YyRr(黄圆)1YYrr2Yyrr(黄皱)
yyRR2yyRr(绿圆)1yyrr(绿皱)
在每一种表现型中均有一个纯合体,共有4个纯合体,4个双杂合体,8个单杂合体且黄皱和绿圆是新组合类型占6/16.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3、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
共同思路:“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再组合”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
附:杂交育种
方法:杂交原理:基因重组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2)导医学实践:
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②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只患多指的占________,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__,完全正常的占_________
答案:①ddppDdPpddPp②3/8,1/8,1/8,3/8
伴性遗传
考点1、(B)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XX
性别比例:一般1: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3、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考点2、(A)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发病特点: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再标出基因)
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连续遗传。(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是患者)
5、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一般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
6、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全综合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